病理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病理学》 >> 呼吸系统疾病 >> 肺疾病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理学

病理学目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因慢性肺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招致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 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0.48%,尤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多,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肺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8%~37%和 12%~34%。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慢性肺疾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暨肺动脉高压是 引起肺心病的关键环节。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小气道的阻塞导致通气障碍,以及肺感染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均能破坏肺的血气屏障结构,减少气体交换面 积,导致换气功能障碍。使肺泡气氧分压降低(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肺小动脉痉挛(缺氧可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交换和促使肥大细胞释放 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肺小动脉痉挛)。②缺氧还能导致肺血管构型的改变,使肺小动脉中膜肥厚、无肌性细动脉的肌化,从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③ 限制性肺疾病,如胸廓病变、脊柱弯曲胸膜纤维化胸廓成形术后等,不仅可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还可压迫较大的肺血管和造成肺血管的扭曲,导致肺循环阻力 增加暨肺动脉高压。④肺血管疾病,如反复的肺动脉栓塞原发性肺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肺血管床面积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对增高的肺循环阻力,肺 小动脉发生管壁平滑肌肌化增强,右心室也发生心肌细胞的适应性肥大,但右心室心肌细胞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右心室负荷增高2~3.5倍时,极易出现心 腔扩张。因此,肺心病可视为肺小动脉和右心室对慢性肺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和压力增高而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心脏病。

病理变化】

1. 肺部病变除原有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外,肺心病时肺内主要的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表现为肌型小动脉中膜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 束,无肌性细动脉肌化。还可发生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以及肺小动脉血栓形成机化。此外,肺泡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

2. 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扩张的右心室使心脏的横径增大,并将左心室心尖区推向左后方,形成横位心,心尖主由右心室构成。心尖钝圆、肥厚。心脏重量 增加(图9-27)。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图9-28)。肥厚的右心室内乳头肌肉柱显著增粗,室上嵴增粗,肺动脉圆锥处心肌壁增厚。通常以肺 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正常约3~4mm)作为病理诊断肺心病的形态标准。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增宽,核增大着色深。也可见缺氧 所致的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以及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等现象。

正常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


图9-27 正常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

图左上为正常成人心脏,其余为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其中最大者(左下)重785g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图9-2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两肺胸膜广泛性纤维性增厚,左肺上叶前段肺叶肺大泡左肺下叶被肥大转位的心脏压迫萎陷,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

【临床病理联系】

肺 心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除原有肺疾病的症状体征外,主要是逐渐出现的呼吸功能不全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及劳累等能诱发肺心病急性发作。每次急性发作都会进一步加重心、肺功能的损害,最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并增强耐寒能 力,戒烟,避开污染的空气,提高免疫力,预防诱发因素等对避免和减少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务工作者正在从不同 方面研究早期诊断肺心病的方法,如以X线检查、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肺功能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肺阻抗血流图及肺微分阻抗血流图检查以及用 漂浮导管技术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研究和血液化学分析等,进行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将肺心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参考

3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肺不张和肺萎陷 32
关于“病理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