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学/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
医学电子书 >> 《心脏病学》 >> 循环系统总论 >> 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 |
心脏病学 |
|
|
近几年来,在有关循环系统疾病机理、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已进入分子、细胞和基因水平。利用基因探针等探索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疾病已较普遍,如应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的病因探查。随着生化分离技术、微量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发现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具有重要的分泌功能,它们分泌大量的体液因素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前列环素I2、内源性洋地黄、心肌生长因子及各种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缓激肽、抗心律失常肽等),调节心血管、呼吸、血凝、水盐等许多生理功能。并发现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在心血管系统长期调节中居重要的地位。对LDL在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有较深入的研究,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是由血管壁与血液成分以十分复杂的形式相互作用而成。
新的诊断仪器的使用将提高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磁共振成象在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应用,证实对以下六大类的疾病诊断具有优良的效用。如:①缺血性心脏病,尤其陈旧性心肌梗塞、室壁瘤;②各型原发性心肌病,尤其肥厚型;③心包疾病;④心脏肿瘤;⑤先心病;⑥胸腹主动脉疾患及畸形。近年来心肌显象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单光子电子计算机断层(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的应用,为冠心病的诊断,病变范围程度的估价,疗效估价以及预后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心肌显象还可应用于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糖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超声技术在最近的发展有:血管内超声波导管可以直接观察血管内病变,多普勒的流量探针可估计血流量。
治疗方面的进展,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正进一步研究新的溶栓药物观察并比较疗效,药物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的影响,如何减少再灌注损伤。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自1977年首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成功以来,为了解决长狭窄和轻度钙化病变,近年又有:激光血管成形术、钻头导管、切割导管的问世。为了解决PTCA后的再狭窄,有试用支架扩展狭窄血管。球囊扩张术目前除应用于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外,还应用于解除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狭窄,使一部分病人免于手术。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也有较大的进展,平均信号心电图更有效地检出猝死高危的病人,电生理药物试验对选用有疗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有用的方法,电消蚀术、射频消融术等的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已应用于临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仪器如埋藏起搏器、自动除颤器等电子仪器的研制,在临床处于试用改进阶段。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 心力衰竭 |
关于“心脏病学/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