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外阴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妇产科学》 >> 生殖系统肿瘤 >> 外阴癌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目录

外阴癌较少见,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5%,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95%为鳞状细胞癌

约半数的外阴癌有外阴白色病损史,但外阴白色病损(亦称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癌变者不到5%,其中伴有无皮不典型增生者为癌前期。此外,外阴乳头状瘤尖锐湿疣等亦可发生癌变。

现认为疱疹Ⅱ型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为共同的致癌因素。

外阴癌多位于大阴唇小阴唇次之。少数可位于阴蒂会阴尿道。常为多源性。

病变初起时常伴外阴瘙痒,局部出现硬结,逐渐发展成肿块或形成质硬的溃疡(图153)。晚期癌常有继发感染、疼痛及血性恶臭的分泌物。癌可侵入尿道和阴道,易发生淋巴转移,首先到达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股淋巴结,可经腹股沟韧带下的股管淋巴结到达盆腔淋巴结,再向上可发生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外阴癌


图153 外阴癌

一、临床分期(FIGO 1971)

0 期 原位癌

Ⅰ期 癌局限于外阴,直径≤2cm,腹股沟淋巴结无可疑转移;

Ⅱ期 癌局限于外阴,直径>2cm,腹股沟淋巴结无可疑转移;

Ⅲ期 癌超越外阴,腹股沟淋巴结无可疑转移,或癌仍局限于外阴但腹股沟淋巴结有可疑转移;

Ⅳ期 ⑴不论原发肿瘤大小,腹股沟淋巴结已有转移;

⑵侵犯膀胱直肠、尿道或累及骨骼

⑶远外或盆腔深部转移。

二、诊断

一般经活检即可确诊。病变不明显时,可用甲苯胺皮肤涂抹,2分钟后用1%醋酸洗去。在甲苯胺兰不脱色区作活检,准确性较高。必要时需作多次、多处活检,方能确诊。

三、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外阴皮肤对放疗耐受较差,应用较少。

(一)原位癌 可行局部切除或外阴切除术。近年趋向于局部切除,术前应用甲苯胺兰染色后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外阴皮肤,以明确病变范围。切除的标本应包括一圈正常皮肤,并应将切缘作冰冻切片,检查是否切净。亦可应用冷冻和CO2激光治疗

(二)浸润癌 行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及双侧腹股沟和股淋巴结清扫。术中应将股管淋巴结作冰冻切片,如有转移,应进一步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病变较小的,可先切除腹股沟淋巴结,经冰冻切片检查无转移时,可将原发灶切除,包括其周围3cm的正常皮肤,切缘亦须作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其是否切净。

参考

32 生殖系统肿瘤 | 子宫颈癌 32
关于“妇产科学/外阴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