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内移切骨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骨盆内移切骨术(Chiari)  

目录

适应症

1.大龄儿童(7岁以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成年人脱位

2.手术后再脱位,或髋臼严重发育不良者。

3.因肌肉软弱或痉挛所致的麻醉性脱位。

4.双侧骨盆内移切骨术对女性病人分娩会有影响,应慎用。  

术前准备麻醉

髋臼成形术。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显露 见髋关节前外侧显露途径(见髋关节显露途径)。但髋骨骨膜下显露不宜过多,否则影响效果。仅显露髋臼上方到坐骨切迹之间的一长条髂骨内外侧面,正好能插入坐骨切迹前后各一把狭长拉勾即可。

2.切骨 用窄的骨刀在股直肌返折头与关节囊附着处之间紧贴关节囊上缘切断髂骨。切骨方向应由外下向内上方倾斜,倾斜角度为15°~20°。由髋骨外板深达内板切骨。切骨线前自髂前下棘,弧形向后至坐骨切迹 ⑵。

3.切骨远端骨内移 切骨后,将下肢外展,向内上方加压,使髋臼、关节囊均随髂骨远切端向内侧移位。内移1~1.5cm左右,相当于切骨面的50%~60%,使近侧端切骨面恰好成为关节囊顶部,形成新的臼顶,其外缘正好覆盖到股骨头外缘,用克氏针两枚固定切骨断端接触面。如髂骨较薄,在内移后切骨近侧端骨面不足以形成臼顶时,则需在髂骨上另取植骨块,插入二断端间,形成新的臼盖,用克氏针内固定

4.修整关节囊 将增厚的关节囊壁削薄,多余关节囊壁作部分切除后缝合,或重叠缝合。缝合后的关节囊应保持有一定张力,不能松弛,以免造成局部缺陷。

5.缝合 伤口冲洗吸净,以1∶1000新洁而灭液浸泡切口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净,用14号导尿管置于切口内,另作皮肤小切口引到皮外作负压吸引。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患肢保持伸直和外展20°~30°位。下肢牵引针固定在石膏上。  

术中注意事项

1.切骨面水平必须在股直肌反折头与关节囊附着处之间进行。如切骨面水平高,可致臼顶不规则呈台阶状。过低则截骨线可进入臼内,造成髋臼骨折

2.切骨的前后线最好成一弧形,不要成直线,防止切骨断端前后移位。

3.截骨方向应由外下向内上,倾斜度保持15°~20°。若超过20°易损伤骶髂关节

4.术中确定髋臼上缘有困难时,可切开关节囊探查,亦可术中拍片定位,有条件时可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术中定位。  

术后处理

同髋臼成形术。

关于“骨盆内移切骨术”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