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脱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颈椎后脱位是指暴力使颈椎产生过伸活动引起颈椎上节椎体下缘在下节椎体上缘向后滑动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疾病。在临床上,典型的颈椎后脱位十分少见。颈椎后脱位为严重过伸性损伤的类型之一,属完全性损伤,多伴有脊髓受损及软组织的广泛性损伤,故预后欠佳。

目录

颈椎后脱位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为过伸性损伤造成。

(二)发病机制

作用于面、额及颏部的暴力,如引起头颈部过度仰伸且其强度超过前纵韧带的张应力时,则该韧带首先断裂。随着暴力的持续,可引起椎间隙破裂、后方小关节仰伸、关节囊撕裂,以致因上节椎体下缘在下节椎体上缘向后滑动而出现典型的颈椎后脱位。由于其局部的各种组织中以脊髓最为娇嫩,因此,当脊髓被嵌压于上节椎体后缘及硬膜囊前壁与下节椎板前缘及黄韧带之间时,甚易引起程度不同的损伤,一般表现为脊髓中央管症候群,也可有脊髓前中央动脉症候群等。如该患者原本存在椎管狭窄,则可加重损伤而引起脊髓横断性改变,以致出现脊髓完全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多伴有局部韧带及椎间盘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因此稳定性差,伤后易自动复位。

颈椎后脱位的症状

1.额面部或颏部损伤 应注意检查,多可发现表皮擦伤挫伤皮下血肿等。

2.颈部损伤的一般症状 均较明显。

3.脊髓损伤症状 约80%以上的病例伴有脊髓中央管症候群或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症候群等临床症状,前者表现为上肢重于下肢四肢瘫痪感觉分离

反射异常;而后者则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等。

这种脱位在损伤后大多立即自动复位,因此不像其他部位的脱位那样易于判定。其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特点:

1.外伤史 多为过伸性损伤机制。

2.临床表现 如前所述,以颈椎局部及脊髓受累症状为主。

3.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颈椎侧位片上可发现椎体前阴影增宽、受损椎节椎间隙前方开口增大及椎体边缘有撕脱性骨折等改变;颈椎侧位动力性片上则可显示颈椎椎节严重不稳征。

(2)MRI检查:除可观察椎节骨质椎间盘的改变外,还可显示脊髓及后方关节囊的受损情况,并可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进行综合判定。

颈椎后脱位的诊断

颈椎后脱位的检查化验

1.X线平片 在颈椎暴力消失时,因颈部肌肉的收缩作用,脱位的颈椎可能恢复正常排列,故在普通X线平片可表现为正常征象。但后结构可能出现小骨折片。椎前软组织肿胀增厚。椎间隙前方开口增大,椎体前方边缘可出现撕脱性骨折。

在伸屈动力性侧位片上,损伤节段显示明显不稳,尤其是在伸展位,上位椎体后移,这一点与屈曲性损伤刚好相反,后者主要表现为屈曲位上位椎体向前移位。

2.磁共振检查 由于脊髓损伤率较高,磁共振图像可以显示受损平面脊髓水肿、信号、增强。横切面图像可显示脊髓灰、白质界限模糊不清。此外,尚可显示后方小关节囊受损的情况。

颈椎后脱位的鉴别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不难与其他病鉴别诊断。

颈椎后脱位的并发症

本病造成后纵韧带破裂、椎间盘组织后突以及黄韧带内褶,其均可构成对脊髓的损伤,合并四肢瘫痪

颈椎后脱位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本病为外伤疾病,无预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颈椎后脱位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伴有中央管症候群者:先以非手术疗法为主。2~3周后视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手术。

2.对有明确致压物者:应视病情而定,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应酌情及早施行手术切除致压物,或通过恢复椎管列线达到减压目的。对无脊髓受损症状者,可

先行非手术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手术切除致压物及进行椎节融合。

以颈前路减压术为首选方法,因伸展性颈椎伤引起脊髓压迫多发生在椎管前壁。术中可取自体髂骨或库存异体骨植骨固定。手术节段的选择依据动力片及MRI图像,必要时也用椎管造影

3.椎节严重不稳伴有发作性神经症状者:应先行牵引疗法,待病情稳定后,可酌情行前路或后路植骨融合术内固定术(钢板或Cage)。

4.不伴有神经症状者:应卧床,略前屈位牵引2~3周,然后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也可选择手术疗法。

(二)预后

脊髓损伤者预后较差,尤其是恢复不全者,主要影响手部功能。无神经症状的病例少有残留后遗症者。

参看

关于“颈椎后脱位”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