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A+医学百科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应严格把握。
目录 |
手术原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腔,再注入二氧化碳约2-5公升,达到一定压力后再在您的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如果胆囊体积过大,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然后于腹腔镜操作下,很仔细小心地取下胆囊。
优点
- 疼痛小: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静脉麻醉,患者在睡眠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关键是术后疼痛比传统开腹手术要轻。
- 创口小:腹部微小切口,0.5cm至1cm,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
- 恢复快:大大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因为开腹手术难免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损伤胃肠道浆膜层等。
- 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8小时可下床,12-24小时肛门排气即可进食,3-5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
- 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比较清楚,血管处理会更精细,加上采用超声刀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适应症
-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 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
- 直径>3cm的胆囊结石。
- 充满型胆囊结石。
- 有症状的和有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
- 急性胆囊炎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有手术指证者。
- 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0cm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 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 胆囊息肉伴有临床症状。
- 胆囊单发息肉,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若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 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 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禁忌症
相对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 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如胆囊积脓、坏疽、穿孔等。
- 胆石性急性胰腺炎。
- 伴有急性胆管炎。
-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
- 梗阻性黄疸。
- 胆囊癌。
- 胆囊隆起性病变疑为癌变。
-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 中、后期妊娠。
- 腹腔感染、腹膜炎。
-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4.5×1.5CM,壁厚>0.5CM(B型超声测量)。
- 伴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难耐受手术者。
- 全身情况差,不宜手术或病人已高龄,无胆囊切除的强有力指征者。
- 膈疝。
并发症
- 腹腔内出血:出血是LC术中一种紧急情况,腹腔内出血多见于⑴胆囊三角严重粘连、充血、水肿,且手术操作用力不当,强行分离导致血管破裂;⑵胆囊动脉异常,血管分支多,只处理了一部分血管分支;⑶胆囊动脉钛夹脱落;⑷来自胆囊床的渗血
- 胆汁漏:胆汁漏常因胆囊管残端、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所致
- 胆管损伤:胆管损伤重在预防,全面掌握肝外胆道系统、肝门处血管和胆管解剖、解剖变异及病理知识是术中正确判断解剖关系和预防胆管损伤的必要条件。胆囊形态的多样性、胆囊动脉的异位起始和行程、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均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
- 胆总管残余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是术前考虑不周,满足于胆囊结石诊断而忽略10%以上的病人合并胆管结石,另外,胆囊切除过程中小结石被挤入胆总管或术后胆囊管残留过长其内结石排入胆总管均可造成医源性胆总管结石,所以术前病史的采集甚为重要,术中胆道造影常能明确诊断,可避免再次手术。
参看
参考文献
- 《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
- 《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出自A+医学百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8%85%B9%E8%85%94%E9%95%9C%E8%83%86%E5%9B%8A%E5%88%87%E9%99%A4%E6%9C%AF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