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外脓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病菌侵入硬脊膜外间隙后,在富于脂肪和静脉丛组织的间隙内形成蜂窝组织炎,有组织充血渗出和大量白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为脂肪组织坏死、硬脊膜充血、水肿、脓液逐渐增多而扩散,形成脓肿。主要位于硬脊膜囊的背侧和两侧,很少侵及脊膜囊腹侧,上下蔓延的范围可达数个节段,在个别情况下可累及椎管全长,甚至向颅内扩散。脓肿多为单发,少数病例有多数散在小脓腔与一个主要脓腔相沟通。呼吸运动血管搏动可使椎管内负压差增大,这对炎症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向硬脊膜外腔扩散具有"吸引"作用。而头和躯干的伸屈活动所引起脊髓和硬脊膜的移动性,则为脓肿上下扩散创造有利条件。后期由于脓液逐渐吸收,结缔组织增生而最终形成肉芽组织。脓肿除直接机械性压迫脊髓外,还可引起血管的炎性血栓形成,使脊髓的血供发生障碍,最后引起脊髓软化,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根据炎症的病理形态,硬脊膜外脓肿可分为:①急性型:全部为脓液;②亚急性型:脓液与肉芽组织并存;③慢性型: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临床上以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见,急性型少见。根据发病时间长短,也可分为急性型(<7天)、亚急性型(1~4周)和慢性型(>1月)。但与上述的病理形态分类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病程虽短,却以肉芽组织为主,反之,有时病程较长,却有脓液存在。

大多数病人首先表现为全身感染征象;少数病人或病程发展较缓慢者,全身感染征象不明显。多数伴有局限性腰背痛棘突压痛叩击痛,程度剧烈,呈针刺或电击样,与局限性脊髓蛛网膜炎的疼痛在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具有定位价值。脊柱运动受限制。局部皮肤可有轻度水肿,棘突旁组织有压痛和叩击痛。由于病变部位的神经根受炎症刺激而出现神经根痛,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向胸、腹部下肢放射。早期出现尿潴留。上述表现持续数天至十数天不等,接着就出现脊髓压迫征。  

目录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高热寒战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腰背部或下肢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疾病病因

感染、手术、腰穿史。  

诊断检查

1.病史 询问身体有无感染病灶,有无手术、腰穿史,起病的缓急情况,有无高热、寒战等急性全身感染症状,有无腰背部或下肢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2.体检 检查腰背部有无肿胀、压痛;检查感觉消失的平面、双下肢肌力的等级,有无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检查感染灶的部位,测量体温和脉搏。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4.穿刺检查 临床症状、体征大致可判定病变节段者,可在相应部位行硬脊膜外穿刺抽吸分泌物或冲洗后抽吸分泌物作涂片检查,见有脓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5.CT、MRI扫描 可证实阻塞部位及脊髓、硬膜外腔脊椎骨等的病变。  

疾病治疗

在怀疑为脓肿的病例中,应迅速作血培养和局部感染灶的采样培养。对脓肿与血肿最佳的诊断措施是MRI,虽然脊腔造影术或CT脊腔造影术有时仍被采用。如果怀疑是腰部硬脊膜外脓肿或血肿,则应通过小脑延髓池穿刺将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避免在腰部作穿刺时直接穿过脓肿或血肿。

治疗需要迅速的手术减压与引流。在手术中发现的任何脓液都要作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并作培养检查,虽然在某些病例中单独应用抗菌素治疗也能取得成功,但是任何患有硬脊膜外脓肿的病例,不论其是否已有神经障碍的症状,都有突然发生不可逆的神经障碍的危险,因此都应该接受手术减压治疗。选用抗生素时,首先应使用耐酶青霉素。对使用香豆素抗凝剂的病例如怀疑有血肿,应给予维生素K1 2.5~10mg皮下注射,并输新鲜冷冻血浆。对血小板缺乏症病例应补充血小板成分。  

保健贴士

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防止褥疮并发症,可适当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术中注意:

手术中如果发现脓液自硬脊膜下溢出,则可沿该处穿刺抽脓,或扩大硬脊膜溢脓孔,吸出脓液,脓腔冲洗,但不可将已与脊髓粘连蛛网膜强行剥离,以免扩散炎症或损伤脊髓。

术后处理:

椎管-脊髓探查术伤口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全身选用适当抗生素。伤口脓液引流较多者,可在引流管拔出前向伤口内注入抗生素溶液。在引流脓液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控制全身感染。

健康问答网关于硬脊膜外脓肿的相关提问

关于“硬脊膜外脓肿”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