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切开引流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时期特有的常见的严重感染症之一,细菌(多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为绿脓杆菌或绿色链球菌)在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内,引起广泛坏死,对患儿生命威胁极大。病变常发于腰骶、背、臀部。治疗方法除提高全身抵抗力、控制感染外,应及早在病变外作充分引流,减轻炎性张力;切不可等待波动出现再作切开引流,以免失去抢救患儿的良机。

[适应证]

新生儿皮下坏疽者,都应切开引流。

术前准备

1.手术引流前,应全身应用抗生素

2.应备新鲜血30~50ml,以补充切开引流时的失血。

3.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渗血,应于术前预先将小的凡士林纱布条做好,备引流时使用。

麻醉

硫喷妥钠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剂量应在5mg/kg以内,浓度为1.25%或更低。氯胺酮肌肉注射尤其适用于小儿。

[手术步骤]

1.体位 选择体位以手术方便、不影响患儿呼吸为原则。一般采用俯卧位,一侧垫高,面部转向垫高侧。

2.皮肤消毒 用75%酒精或1∶2000新洁而灭液消毒两次。

3.切开引流 在病变中心用尖刃刀顺皮纹作长1~1.5cm的多个小切口,切口间距离2~3cm,各切口应交错排列呈筛状,不宜绝对平行排列。边作切开,边放置引流用凡士林纱布条,以减少患儿失血量。也可作两个切口间的对口引流。切开范围应切至病变区与正常交界的边缘部份。最后用敷料包扎

[术中注意事项]

1.新生儿的胸壁很薄,切开引流时弯止血钳的尖端应朝上,以免在分离背部皮下脓腔时误刺入胸腔

2.病灶区皮下不要完全分离,以免引起大块皮肤坏死

[术后处理]

1.全身应用抗生素,继续控制感染。

2.提高全身抵抗力,增强营养,补充维生素B、C、K,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

3.精心治疗与护理,防止并发败血症与硬肿症等。

4.术后24小时首次换药,撤去外层敷料,擦净切口周围分泌物后,松动引流条,更换敷料包扎。术后48小时可取出引流条,根据分泌物多少和病变区炎性反应情况,决定是否重新放置凡士林纱布小条引流。每日应换药,一般一周后炎症消退,伤口逐渐趋愈合。

5.如皮肤创面较大,为缩短愈合时间,在创面新鲜清洁后,可行皮片移植。

关于“新生儿皮下坏疽切开引流术”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