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识?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给初学中医的十封信》 >> 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识?
给初学中医的十封信

给初学中医的十封信目录

朋友们: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问。要学医,首先就要懂得人体的构造、机能和它们的道理-这就是所谓”解剖生理学”。

中医在二千多年前的成熟阶段,便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人体重要脏器的构造与机能,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的解剖生理知识,是和现代解剖生理知识,有着一定距离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把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解剖生理知识,硬套在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上,那就必然会搞得自己头昏脑胀,增加学习上的困难。

这里我先讲一件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得了肺病吐血失眠,烦躁不安。那时我已读过初中,学过了”生理卫生学”,懂得了一些关于人的知识。但我大哥却带我去看中医,中医老先生在诊察之后,和我哥哥说我的”肝火很旺”。我听了这句话,登时向老先生耍起态度来,声色俱厉地质问他:”肝在那里,你知道不知道?肝怎么会有火?真是…”。当时弄得不欢而散,大哥深深责怪我太粗暴了,我总不服气。

以后我自己学了中医,我才恍然知道这位老先生所讲的话,确实并无错误。问题在于他所讲的”肝”,是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中的”肝”。而我当时心目中的”肝”,却是现在解剖生理知识中的”肝”。我没有了解两者界说不同,便粗暴质问老先生,正说明我那时年幼无知,也说明了学习中医,如果不弄清楚它自己一套解剖生理知识,是会大碰钉子的。

中医自己确有一套解剖生理知识,这里简单谈几点:

(一)五脏六腑的机能问题: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中,虽然对于人的整体构造(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都有过观察和讨论,但一般所重视的,主要是”五脏六腑”,其中又以五脏为中心。

所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心”是管血脉的,是生血的机构。但在许多场合,它又是管思维活动的。即是说古代所说的”心”,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心”,管血脉、管血液循环;另一重又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脑”,管思想意识、管精神状态。

古代所说的”肝”,也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的”肝”,管血液储藏;另-重又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脑”,管精神活动的某一部分(“肝志为怒”。”怒”是一种精神活动,古人认为这是归肝所管的)。

古代所谓的脾,也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肠胃,具有消化、吸收等机能;另-重也兼管精神活动的某一部分(脾主思。”思”是一种精神活动,古人划归”脾”管)。

古代所说的”肺”,大致和现代所说的肺差不多,主要管理呼吸机能,但它又管所谓全身的”气化”。这种气化似乎指全身的一种活力而言,难以确指它相当现代那一个脏器。另外也有把精神活动的某一部份划归肺管的,所谓”肺藏魄”。”魄”似指低级中枢的部分活动。

古代所说的”肾”,也有多种职责,主要是管生殖机能,相当于现代男女的生殖系统。但它也管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所谓”肾藏志”、”肾主恐”;有些头昏、眼花、腰痛、脚软的神经衰弱症,中医称为”肾虚”,就说明这一点。

“肾”在中医解剖生理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有的学者甚至把它的地位摆在”心”之上,认为”肾主元阳”,主一身的”火化”。所谓”元阳”、”火化”,似乎指机体中-种最根本的动力而言。

所谓”六腑”即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膻中(即心包络)。其中大肠、小肠、膀胱的机能和现代的见解,大致差不多;”胆”也管精神活动的-部分,古代认为它主”决断”;”三焦”的意义很广泛,大致以管体液分布流行为主;”膻中”是古人设想保卫心脏的外围,也管-些精神活动方面的工作。

总之,古代解剖生理知识和现代的知识有着一定距离,界说不完全一样,不能等同齐观。

(二)脏腑的互相联系和制约问题:古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有分工也有合作,有联系也有制约,这些关系主要是通过阴阳五行的学说来表达的。

古人以五行为世界万物的基本因素,它表现在五脏方面,则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样先给五脏打上五行的烙印,然后再在这基础上建立起相生相克(相生即相互联系,相克即相互制约)的关系来。

根据五行的说法,脏腑相生相克关系具体是: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如果拿母子关系来比拟,所生的称为”母”,被生的称为”子”,如心是脾母,肺是脾子等。

除了五行的配置外,还有阴阳学说来说明相互间的关系;古人认为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是互相配合的。具体地说:心配包络小肠、肝配胆、脾配胃、肺配大肠、肾配三焦、膀胱。如果拿夫妻关系来比拟,五脏是”妻”,六腑是”夫”;而心、肾二脏好像是一妻多夫。

这样的分配和联系、制约关系,或者说”母子”,”夫妻”的关系,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呢?我说”有”,而且主要应从临床实用方面去体会它。举例说:中医认为一个人害肺病,不应该专注意治肺本身,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在急性期,各种炎症很突出,这时就应该设法降心火。而平肝木又可减轻心火,即间接减轻肺的负担,这种办法含有”釜底抽薪”的意义,比见肺病治肺,要高一些;如果在肺病的慢性期,病程经过相当长久,各方面都显得得耗损很大,这时就应该设法补脾胃,补肾火,因为补脾土可以生肺金,补肾火可生脾土,即间接增强肺的机能,这种办法含有”雪中送炭”的意义,也比看见肺病只知道专治肺的高明一些。总之应该从临床实用方面去体会它,才能避免钻牛角尖的错误。

(三)脏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古人从现实生活体验中,发现人体和周围环境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孤立的,因此产生了”天人合一”等的学术思想。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周围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最有关系的,莫过于气候的变化,季节的流过。根据这一点,所以古人把六气(风、寒、热、湿 燥、火)、四时(春、夏、秋、冬)也用配置的方法,和人的五脏六腑及肌体等等密切的挂上了勾。古人把六气中的”风”和四时中的春季,分配给”肝”;把”热”和夏季,分配给”心”;”湿”和长夏分配给”脾”;”燥”和秋季分配给”肺”;”寒”和冬季分配给”肾”。经过这样挂勾,五脏又有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解剖生理上的脏腑了,而有了-种属于病理范畴的含义。内经里面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这就是就各种病象(风、寒、燥、湿等都是病象的综合概括),都有它一定的从属的脏腑,治疗这种病象应该抓住它所主管的脏腑,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同时春季是”肝”当家,冬季是”肾”当家,这就要求在处理各种疾病时,适当照顾它的当家人,含有卫生和预防为主的意义。

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知识时,有时还要结合病理和治疗去看它,不能停留在”解剖生理就是解剖生理”这一点上。

此外中医所说的一些解剖生理名词,往往还牵涉到很多方面,如”伤寒论”中所说的”六经”,它可以作为经络看,又可以作为急性发病六个阶段或症候类型看,”温病条辨”中所说的”三焦”也是如此,又如”伤寒论”中所说的”心下”并不是确指心的下面,而是指上腹部(当胃的部位)而言,所说”热结膀胱”的”膀胱”,并不是指真正的膀胱,而是泛指小腹部(当膀胱所处的局部)而言;所说”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的”胃”中,并不是真正的胃,而是泛指大腹部(相当于大肠所处的部位)而言。像这些问题,如果不细心体察,便难免以辞害意,望书兴叹了。

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书,可参考”难经”、宋慈”洗冤录”、张景岳”张氏类经”附翼”脏腑类”、王清任”医林改错”、唐容川”医经精义”。近人李聪甫着”中医生理学之研究”亦可参考。

32 先学习一下中医学术发展史 | 中医的病因、病理值得学习吗? 32
关于“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识?”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识?条目的留言

--199.7.159.122 2020年3月19日 (四) 07:12 (CST)

留言:

您好請問您在介紹臟腑五行相生相剋的部分提到了如果是肺病,慢性的話 可以補脾胃,因為脾土生肺金, 然後說 補 腎火,請問這裡是打錯字 是說心火還是腎水?謝謝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