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
A+医学百科 >> 心力 |
这里所说的心力,不是心力交瘁、同心协力里的“心”和“力”,那儿的“心”是指精神,“力”是指体力或能力,是分开的。我这里所说的“心力”是一个与“体力”差不多意思的词,是“心”的力量,俗称“定性”。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一种精神的能量,是一种意念的力量,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如意志力,忍耐力,勤奋精神,坚持精神等等。心力可以释放出大量的心理能量,它表现为让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思维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专注于某一目标,调动人体自身的和外界的各种资源来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
理智上心力表现为思维品质的片面性,隐含性,目的性。片面性是指对不同事物心力的强弱不一,表现为对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时心力特别强盛,而对于另外一些事物则比较弱。比如有些人善于学习,在研究领域取得较大的成就,却在处理人际关系作方面缺少心力。隐含性是指心力在没有发挥的时候,是不表现出来的,它是隐含的,不彰显的,不明确的。目的性是指心力总是在实施某一具体的目标的过程得以体现。
心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更主要是感性的,情绪性的。心力表现更多的是情感的方面,有十分强烈的感性因素在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有些人有永不言败、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总是不断地建立自己的目标,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遇到困难也不放松,时机不合等待时机,没有机遇创造机遇;有的人没有多大理想,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见难就退,不思进取,做事三分钟的热度。有的人天生爱“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人遇事绕道,不想付出半点努力和辛苦。有的人能够面壁十年耐得住那份寂寞与孤苦,有的人却难以安坐几分钟。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般是不可能方方面面均衡发展的,而是由某一点开始成长,然后别的方面跟着完善发展,心力也是这样,是一种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由幼小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心力对于一个人来讲既有一生的宏观战略意义,又有短期的微观战术意义。体现在宏观人生上是对人一生的中长期规划和把握,比如十年以上的人生规划。体现在微观人生上,是对每一件具体日常事务的完成。长期规划为心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短期目标又为心力提供实时的动力释放场所。长期心力是短期心力的动力方向,短期心力为长期动力积累力量。做这样一个比喻:心力就象在地上的水井,井钻得越深,得到的水源就越多,这井就越不容易枯竭。
如果从有利于个体的生存角度来讲,心力有优质、平常和劣质之分。优质的心力是建立于理性思考上的心力,它是一种充盈的、圆通的、运动着的力量,它会因外界的条件变化而变化,但是不会改变已有的目标方向。这种心力能够不断自我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有些人会把自己多余的心力输送给其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目标。这样的人往往会有较大的成就,无论在事业、情感、经济上,都会有较多的收获,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平常的心力是社会大众平常人的心力,他们有一些心力却不充足,有心力却不够持久,能够实现一些小的目标,却不会有大的成就,他们的心力能够基本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
劣质的心力分两种:一种是特别弱的,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耐心,没有一点坚持精神,怕吃苦,怕劳累,他们总是不想付出就想获得和享受,象三国时刘备的儿子阿斗一样扶不上墙。另一种人他们也有充分的心力甚至十分旺盛,但没有恰当地运用好自己的心力。比如一些有偏执型的人格的人,他们固执保守,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结果总是撞得头破血流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还有一些人他们整天为一点小事思前想后,过分困扰于微观的层面,结果困扰其中不能自拔,整天烦恼不已,最后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许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学习不努力,做事做作业懒散,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怕吃苦怕劳动,或沉迷电视网络等,做事浮躁没有定性。许多成年人表现出做事浮躁,游戏人生,玩弄感情等等。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力不够强。我觉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心理,促使社会中的人们普遍形成快速达到目标的“暴富”心态,无论在学习,工作,恋爱等长期规划事业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都不愿意付出过长的时间、金钱或情感成本以达到目标。
二是从小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导致心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随着国人的经济条件日益好转,人们生存压力在减轻,往往满足于温饱享受,缺少生存的危机感,也就没有了成就事业的志向,得过且过是心力缺失的具体体现。
三是自小良好的教养方式缺失。中国人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比较溺爱,加之现行的独生子女的政策更加导致溺爱的盛行。这种方式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力成长,使孩子的心力始终长不大,长不强。表现为孩子的爱无能,学无能,行无能。如果把孩子青春期的反抗是心力要求成长的一个表现,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此时的很多孩子,却已经没有足够的心力达到反抗的目标,或者把反抗的心力用于不恰当的方面了。
心力的来源有三种:一是来源于天生的、遗传的或自小养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二是基于理性的分析;三是目标的吸引力。因而心力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得以一定程度提高的。比如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不要遇难事就退缩。或者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或者多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父母和师长要以良好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让人的信念处于信仰之中。静坐、瑜伽等技术训练。对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细化等等。培养自信也可提高心力,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自信可增强心力,心力较强反过来可以增强自信;反之,自卑可能削弱心力。
关于“心力”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