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分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唾液分泌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唾液是由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体,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6.6~7.1),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1.0~1.5L,其中水分约占99%,其余成份主要是粘蛋白球蛋白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盐。

唾液的主要作用:①湿润和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使食物易于被吞咽;②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冲淡、中和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③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是在中性范围内。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较短,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作用直到胃内容物的pH变为4.5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为止。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此两种神经兴奋时,均引起唾液分泌增加,但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唾液腺使之分泌大量稀薄的、酶多消化力强的唾液。如用乙酰胆碱或类似药时,可引起大量唾液分泌,而用抗乙酰胆碱药(如阿托品),则能抑制唾液分泌。

当口腔内的机械、化学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兴奋沿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至唾液分泌中枢(初级中枢在延脑,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然后兴奋沿传出神经到达各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此即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

在上述非条件反射基础上,进食的环境、食物的形状、颜色、香味等都可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望梅止渴”即是一个例子。人在进食时的唾液分泌,既有非条件反射又有条件反射的调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知不觉地流出口水,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初戴假牙时不习惯,异物感明显,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唾液滞留其间刺激粘膜引起恶心;粘膜疼痛、红肿溃疡,都可引起口水增多。

2.龋齿、急慢性炎症、牙周疾病口腔疾病

3.口腔粘膜病,如复发性口疮患者、疱疹性口炎、慢性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口腔内缺失的牙齿太多,说话时,口水增多,嘴唇兜不住。

4.老年性痴呆脑萎缩,以及其它脑部疾病。

5.对食管和胃等消化道粘膜的刺激,都可以反射性导致唾液分泌。

6.嗅觉视觉听觉可以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吃酸甜苦辣等食物,形成条件刺激,通过相应的中枢和大脑皮质诱发唾液分泌中枢的兴奋,引起唾液大量分泌。

7.光线可以刺激唾液分泌,而黑暗和恐惧可以减少唾液的分泌。

8.任何刺激物均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关于“唾液分泌”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