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的内容及其发展。生物药剂(Biopharmacy或Biopamaceutics)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分支,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工艺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体内的药剂学,它与医药学中其它一些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被充、共同研究药物及其它生理有效物质与机体的关系。但与药理学、生物化学在研究重点上是有原则区别的,它既不象药量学那样主要研究对机体某些部位的作用方法与机制,也不象生物化学那样把药物如何参与机体复杂的生化过程作为中心内容。生物制剂学主要是研究药理上已证明有效的药物,当制成某种剂型,以某种途径给药后是否很好的吸收,从而及时分布到体内所需作用的组织及器官(或称靶器官,靶组织),在这个作用部位上只要有一定的浓度以及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该浓度,就能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药剂生产的工业化,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对药效产生的影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只有药物化学结构决定药效的看法,认识到药物在一定剂型中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而且还受到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曾报道沷尼松片剂的不同厂家产品,虽然崩解时限均未超过6分钟,但片剂中药物溶解出来一半所需时间为3~6分钟的有效,而50~150分钟的则无效。又如某苯妥英钠胶囊剂,由于赋形剂从原来的硫酸钙改为乳糖,结果苯妥英钠的吸收增加而造成中毒事故。这些都是剂型因素影响药效的实例。剂型因素不仅是指注射剂、片剂、软膏剂等狭义的剂型概念,而且广义的包括与剂型有关的药物各种理化因素,如所加的辅料、附加剂等的性质及用量、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药物的物理性质如粒径、晶型、溶解速度等,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化学稳定性,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等。人体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体重、性别、年龄、遗传及生理病理条件等。通过对制剂的生物药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可以改进药物制剂的处方、生产工艺、给药方式等,从而使药物制剂不仅具备良好的体外质量,而且还可使药物制剂严格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参看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