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肝的USG诊断
医学电子书 >> 《医学影像学》 >> 腹部 >> 肝、胆、胰 >> 肝 >> 肝的USG诊断 |
医学影像学 |
|
|
USG根据肝特有的图像可测知其大小与结构,并判断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
(一)USG检查方法 多采用仰卧位,用右前斜位以检查右叶后段。一般用连续纵断面和横断面探查或用右肋间和右肋缘下途径。为显示左叶常作剑突下纵断面探查。USG检查肝一般不需特殊准备,事先禁食12小时有助于肝、胆、胰的联合检查。
(二)正常肝的USG表现 肝实质由分布均匀细小光点组成,这是由肝细胞和其纤维组织支架、胆管、小血管等无数小界面形成的。肝周围为被膜形成的界面,表现为线状回声。在肝横断面图像,常可在左内叶与左外叶之间,见到圆韧带的横断面,呈圆形强回声,直径为约数毫米。肝左叶与尾叶之间,可发现由静脉韧带所致的线状强回声。
正常肝断面的轮廓规则而光滑。在沿肋下作斜形探查时,在肝图像的中间部位可见门静脉,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声结构,并可追朔至左右分支。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回声较强。
正常肝右叶厚度为12~14cm,左叶厚度通常小于5cm,在锁骨中线,肝下缘不超过肋下1cm。肝下缘剑突下不超过5cm。胆囊在右叶下方,锁骨中线部位。肝右叶后段与右肾前方相邻,肝左叶后方与腹主动脉相接,肝右叶后部与肝左叶相交处为下腔静脉。
(三)肝病症USG表现与诊断
1.肝脓肿USG检查是诊断肝脓肿的首选方法。脓肿的声像图表现为液性暗区,移动探头可显示脓肿呈球形。脓腔内的坏死组织等有形成分,可造成点状或线状回声。脓肿边缘较厚而不甚规则,内有散在细小光点。肝脓肿尚未充分液化时,可表现为大片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难与实质性病变区别。有时肝脓肿内无声区不典型,则易与肝肿瘤坏死混淆,须结合病史及化验,以便和其他疾病鉴别。肚脓肿可为单发、多发或多房,检查时应注意。
2.肝囊肿及包囊虫病肝囊肿呈现一个或多个无回声暗区,直径自数毫米至几十毫米,断面接近圆形,其中可有不全分隔。囊肿壁薄而光滑,边界清晰,与肝实质有清楚分界。囊肿后壁及后方常有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大的囊肿可使邻近肝内管道受压移位。
肝包囊虫病的声像图与肝囊肿类似。肝近膈面处是好发部位。有时病灶可有多房样结构。囊壁钙化形成壳状强回声。诊断需结合病史。
3.肝肿瘤肝肿瘤在声像图上呈局限性强回声或低回声区,常难以确定肿瘤性质。因此,对肝肿瘤或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常需结合其他检查加以判断。
原发性肝癌:USG是影像学诊断中的首选方法。声像图上肝癌表现为聚集成团的强回声区,光团强弱分布不均,边比缘不规则。光点常粗糙明亮,与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别。肿瘤区下方的正常肝组织回声强度降低,系因肝癌引起的超声衰减所致(图4-3-2)。
图4-3-2 肝癌(巨块型)
另一种表现是病变区以低声为主,该区光点稀疏。肿瘤区后方边缘无增强效应,可与囊肿鉴别。在弥漫型肝癌可见到弥漫分布的点片状、粗细不规则光点或光斑,诊断较难。
肝癌不同类型的声象图表现,见图4-3-3。
图4-3-3 肝癌声象图分型示意图
Aa.结节型强回声 Ab.融合型强回声 Ac.包膜型强回声
Ad.巨块型强回声 B.等回声型 C.低回声型 D.混合型 E.弥漫型
除上述肝内回声的变化外,还可发现肝内静脉和胆管出现受压移位等改变。肝常增大,肝的上缘或下缘显示膨隆。由于肝癌常在明显肝硬化的基础上形成,故常同时有肝硬化的USG表现,诊断时要注意鉴别。
海绵状血管瘤:由于USG广泛使用,血管瘤的发现也逐渐增多,USG易于发现血管瘤,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限度。
声像图上小的血管瘤表现为均匀强回声区,边界清晰锐利。部分血管瘤可出现由血窦形成的液性无回声区或呈网状结构。病变单发或多发。较大的血管瘤多呈混合型图像特征。如USG诊断难以定性,应作CT或动脉造影协助诊断。如可能,可作穿刺活检。
4.肝硬化 在我国以门静脉性肝硬化及血吸虫病性胆硬化较多见。USG表现在早期为肝增大,其后出现肝内纤维组织增生、硬化,肝回声增强、增多、变粗,形成弥漫不均的光点图像。浅层回声常增强而深层常减弱,肝内部各种管腔结构失去正常排列,显示不清。病变进一步发展,肝边缘因纤维组织收缩而不规则,肝内可出现异常回声的结节。后期则肝缩小,轮廓凹凸不平,肝内回声不均,可出现脾增大腹水,腹水表现为肝表面与腹壁软组织之间的液性暗区。
肝的X线诊断 | 肝的CT与MRI诊断 |
关于“医学影像学/肝的USG诊断”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