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灸/施行补泻的依据
医学电子书 >> 《中医刺灸》 >> 内经针法 >> 施行补泻的依据 |
中医刺灸 |
|
1、明辨经络
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扶正祛邪。临床上辨证施治,都离不开经络。
《灵枢.卫气失常》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轻)者浅(刺)之,甚(重)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意指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分别采用适当的刺法以达到调气。
2、审察形神
《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灵枢.寿夭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针灸治疗前必须诊察患者体质、形态的强弱与神气的盛衰。
3、辨别虚实
《灵枢.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概括了邪与正的关系。由于针灸的作用在于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平衡,所以《内经》总结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针灸施治之前,必须明辨虚实,即通过四诊合参对病症作出正确诊断。对针灸治疗来说,更须审察其经络的虚实情况,以及针刺穴位时指下感觉以分虚辨实。
针刺补泻的原则 | 《官针》篇论刺法 |
出自A+医学百科 “中医刺灸/施行补泻的依据”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4%B8%AD%E5%8C%BB%E5%88%BA%E7%81%B8/%E6%96%BD%E8%A1%8C%E8%A1%A5%E6%B3%BB%E7%9A%84%E4%BE%9D%E6%8D%A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中医刺灸/施行补泻的依据”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