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负重障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下肢负重障碍距骨骨折脱位诊断的临床症状之一。距骨分为头部颈部及体部;头部与舟骨构成距舟关节,后方为较窄的距骨颈;距骨体位于后方 不仅体积最大,上方以滑车状与胫骨下端构成踝关节,此处为力量传导最为集中的部位,易引起损伤。

目录

下肢负重障碍的原因

病因

常为压缩挤压暴力所致

发病机制

大多系高处坠下时的压缩 或挤压暴力所致;尤以足背伸时更易引起。此时以距骨颈骨折为多发 次为距骨体骨折 足处于中间位时 多导致距骨体骨折 而足跖曲时则距骨后突骨折多见 类同的暴力尚可引起距骨的脱位

下肢负重障碍的诊断

一般多无困难,可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症状X线平片(正位、侧位及斜位)加以确诊 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压痛点局限于踝关节下方 且与骨折分型的部位与骨折线的走行相一致。除距骨后突骨折者外,下肢负重功能多有障碍。

下肢负重障碍的鉴别诊断

距骨坏死缺血性坏死较多见。距骨是全身骨骼中唯一无肌肉起止附着的骨骼,在踝关节遭受严重损伤时,可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最终导致距骨体塌陷变形,造成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般多无困难,可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症状X线平片(正位、侧位及斜位)加以确诊 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踝关节的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压痛点局限于踝关节下方 且与骨折分型的部位与骨折线的走行相一致。除距骨后突骨折者外,下肢负重功能多有障碍。

下肢负重障碍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一)治疗

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具体情况不同,酌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无移位的骨折 一般选用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6~10周。于固定期间,如局部肿胀消退致石膏松动,可更换石膏。

2.可复位的骨折 原则上是在手法复位后以小腿石膏制动,并按以下不同骨折类型处理。

(1)距骨颈骨折:牵引下将足跖屈,并稍许内翻,再向后推进以使骨折复位。但跖屈位不宜超过120°,以小腿石膏固定2~3周,换功能位小腿石膏继续制动6~8周。

(2)伴有距骨体脱位的距骨颈骨折:徒手牵引下(必要时跟骨斯氏钉牵引),使足部仰伸及外翻,以使胫距间隙增宽及松解跟骨载距突距骨之间的交锁,从

而有利于距骨体的还纳。与此同时术者用拇指将距骨向前推移,当感到已还纳原位后,即逐渐将足跖屈,并在此位置上行小腿或大腿石膏(后者用于移位明显者,

膝关节亦维持于微屈位)固定,3~4周后更换功能位石膏,再持续6~8周。

(3)轻度距骨体压缩骨折:持续牵引3~5min,而后以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之。

参看

关于“下肢负重障碍”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