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lip分级
A+医学百科 >> Killip分级 |
Killip分级是Killip等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功能状态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上有无心力衰竭及休克,分为4级。
- I级:无明显心功能不全。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室充盈压轻度增高或心搏量轻度减少,心排血量接近正常。
- Ⅱ级:有左心衰竭的证据,呼吸困难、肺底湿罗音,肺部啰音<50%肺野,室性奔马律等。左室充盈压升高但<20mmHg(1mmHg=0.133kPa),心排血量轻中度降低。
- Ⅲ级:急性肺水肿,明显呼吸困难,全肺啰音(包括干啰音、湿罗音),咯粉红色泡沫痰,左室充盈压明显增高(≥20mmHg),心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血压正常或降低。
- Ⅳ级:心源性体克,尿少,四肢发冷,表情淡漠,左室充盈压降低.心排血量重度降低,血压低至休克水平。
该分级标准对评价AMI的临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价值。Killip分级是目前评价AMI时心功能状态韵最佳诊断标准。该标准可将A砌患者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从而正确地评估其预后。在AMI时应用NYHA(纽约心脏协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往往不能正确反映病情.有时可能延误治疗。而在AMI时应用Killip分级,可使医护人员对AMI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一目了然,从而便于对患者的管理。
参看
参考文献
- 《西氏内科学》第22版
- Killip分级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出自A+医学百科 “Killip分级”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Killip%E5%88%86%E7%BA%A7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Killip分级”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