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钠增高
A+医学百科 >> 血清钠增高 |
反映血清钠浓度增高,而机体内钠的总量可增多、正常,也可减少
目录 |
血清钠增高的原因
① 体液容量减少,如脱水。 ② 肾脏疾病,如急性和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带有钠、水潴留,但由于同时有水潴留,故临床检测血清钠可以无明显变化。 ③ 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钠;柯兴综合征可能有轻度血清钠升高,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小管钠重吸收亢进,而致血清钠偏高。 ④ 脑损伤,可引起高钠血症,由于渗透压调节中枢障碍,成为外伤性尿崩症,尿不能被浓缩,液体丢失,血清钠增高,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出现低渗尿。这种情况即使大量补水也难以使血清钠正常化。
血清钠增高的诊断
1.病史:输入氯化钠溶液过多,尤以肾功能低下时。 2.临床表现:以细胞外液增多为主,故常发生组织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3.辅助检查:可发现血钠含量升高或正常。
血清钠增高的鉴别诊断
(一)尿崩症 又称垂体性尿崩症,是垂体后叶分泌ADH缺乏,其发病原因不明。临床特征为烦渴、多饮、多尿(日尿量可达5-10 L)、尿相对密度低(1.001一1.005)、尿渗透压低(50~200mmol / L)。临床上又分为特发性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后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的肿瘤,脑部创伤、手术、炎症引起,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而丧失口渴感时,往往因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而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当怀疑尿崩症时应鹏饮加压素试验及血浆ADH测定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应做头颅CT和X线检查以排除垂体肿瘤。 (二)肾性尿崩症 为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尿崩症相似。患者多为男孩,出生后数月发病。此病注射加压素后尿量不减,尿比重亦不增加,血浆ADH浓度明显升高,可与垂体性尿崩症相鉴别。 (三)间质性肾炎及肾浓缩功能严重障碍 引起的病因众多,除肾盂肾炎外,药物(理盐、去甲金霉素等)、低钾、高钙、尿路梗阻、痛风等都可引起本病。表现高钠血症,多尿,脱水。根据病史,肾功能检查及血清电解质测定可鉴别诊断。 (四)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前有轻度糖尿病甚至不知有糖尿病,常因感染,应用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诱发。临床表现除有高钠血症、脱水外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不清,嗜睡、偏瘫、失语、抽搐等,易与脑血管意外相混淆。本症应与渗透性利尿剂所致的高钠血症鉴别。 (五)特发性高钠血症 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其诊断标准为:①持续性高钠血症;②无明显脱水和口渴感;③禁饮时尿液变为高渗,说明机体仍有分泌ADH的能力;④肾小管对ADH仍有反应,应用加压素时可致水潴留。有入认为本病为ADH释放“阀值升高”征症侯群。 此外,还应与原发性醛固酮症、皮质醇增多症等分泌性疾患相鉴别。
1.病史:输入氯化钠溶液过多,尤以肾功能低下时。 2.临床表现:以细胞外液增多为主,故常发生组织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3.辅助检查:可发现血钠含量升高或正常。
血清钠增高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钠过多常并发于其它疾病,如烧伤、颅脑损伤、COPD、肝移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等,因此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对出现本病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而并发更严重的疾病。早期一旦发现高血钠, 应立即停用一切含钠液体, 改输注低渗液体; 不能经口饮水者, 可留置胃管, 持续滴入温开水, 以缓解高血钠, 并促进钠的排出; 积极控制感染, 降温; 血糖监测, 积极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 水肿期过后,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停用高渗利尿剂。多数患者经上述处理可获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
参看
关于“血清钠增高”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