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性中线肉芽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病(lethal midline granulom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面中部组织破坏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溃疡,呈慢性进行性,预后不良。1944年由Stewart首先报道。亦称面部恶性肉芽肿(maligant granuloma of the face)、进行性致死性肉芽肿(progressive lethal granuloma)、坏疽鼻炎(gangrenous rhinitis)。

目录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一种局限性Wegener肉芽肿,或为网状细胞肉瘤的表现。也有学者认为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是一种局限性Wegener肉芽肿,或为网状细胞肉瘤的一种表现。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症状

多见于20~50岁男性,好发于面中部,尤其是鼻部,呈进行性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 初起为鼻塞打喷嚏、流水样或浆液样鼻涕慢性鼻炎症状,有时涕中带血。检查时可见鼻黏膜干燥,覆黄褐色痂或在鼻前庭和中隔处出现浅溃疡

2.发展期 在前驱期后数月或数年,鼻涕逐渐增多,并转为脓性或血性。可覆有暗污秽色痂皮。有恶臭。检查时可见鼻中隔、鼻甲、颅底和硬腭软腭组织发生破坏,并向鼻咽部、鼻旁窦内眦眼眶等处发展,形成大片组织缺损,并有骨质破坏。病情严重,但少有疼痛感,亦不累及颈淋巴结。

3.衰竭期 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大片组织坏死缺损,使鼻咽和上颌等完全暴露,恶臭难闻,持续高热消瘦衰弱,呈恶病质现象。终因大出血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目前尚无特异性确诊方法,需通过临床病程分析、组织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并除外其他类似疾病而确诊,以下要点可作为诊断参考:

1.原发于面中部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溃疡。

2.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性改变。

3.早期局部组织虽破坏严重而一般情况好。

4.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诊断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早期为非特异性炎症血管内皮肿胀,可伴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常混有浆细胞,也有较多长形或梭形具有圆形或卵圆形核的组织细胞。除溃疡区外,坏死可发展至周围及其深部组织。随皮损发展,血管周围可出现少数异形单一核细胞浸润胞核大,染色深,形态不规则。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鉴别诊断

1.Wegener肉芽肿 本病也侵犯上呼吸道,但不穿破面部软组织,且合并有下呼吸道炎症和肉芽肿性血管炎组织学上有多数巨细胞而无异形细胞

2.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本病通常不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在炎症浸润中出现异形的单一核细胞,同时有血管炎变化。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并发症

衰竭期终因大出血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尚无特殊疗法。主要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局部放射治疗和系统性皮质激素治疗两者联合应用为主,并辅以积极的支持疗法

1.放射治疗 采用小剂量分次照射,每次~250ray,隔天或每天1次,总剂量为1000~5000ray。为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2.内用疗法

(1)皮质类固醇激素:其剂量依病情而定,可用泼尼松每天40~60mg口服。

(2)免疫抑制剂:若上述疗法效果不理想,可加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药物。

(3)局部治疗:注意清洁、清除坏死局部坏死组织,可用0.5%新霉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溶液湿敷或0.5%新霉素软膏等。

(4)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服用多种维生素,输血等。

(二)预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面中部组织破坏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溃疡,呈慢性进行性,预后不良。

参看

关于“致命性中线肉芽肿”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