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A+医学百科 >> 腹外疝 |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筋膜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肿块。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增高是疝形成的根本原因。
(1)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 先天发育不全的腹白线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
后天性因素: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体弱和过度肥胖致肌肉萎缩等,均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2) 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原因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
在腹壁强度降低的基础上,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4个部分组成。按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腹外疝可分为5种类型:
①可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到腹腔内;
②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 其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也难以回纳.另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以至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性疝,也属难复性疝.
③绞窄性疝:被嵌顿的疝内容物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甚至完全被阻断,导致疝内容物发生坏死,引起腹膜炎。按发生的部位常见的腹外疝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
④嵌顿性疝:当疝环狭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而被囊颈卡住,使内容物不能回纳到腹腔. 若为肠管嵌顿,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管壁淤血、水肿、颜色由鲜红变为深红,囊内可有淡黄色渗液积聚;若能及时解除嵌顿,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此外还有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 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Meckel憩室),则称Littre疝.
目录 |
(1)临床表现及分类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婴幼儿和中年男子,右侧多见。起初症状不明显,仅在站立、行走或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力增高时出现腹股沟区肿胀和轻微疼痛,以后在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可有复性包块,平卧或用手推后肿块消失。可发生嵌顿、绞窄。
腹股沟区可见肿块,坠入阴囊则多呈梨形,上端小、下端宽大,质软,咳嗽时触及包块,有冲击感。平卧或向外上方推挤时,包块可还纳、回纳后按住内环口,令患者咳嗽,以增加腹压,包块不出现。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体弱者,特别是伴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者易增加腹压而导致本病,表现为站立时腹股沟内侧隆起,无疼痛及其它不适。
站立时腹股沟内侧可见一半球形的包块,不进入阴囊,平卧后可自行消失,常可在内环处触及到明显的腹壁缺损和薄弱。
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一般症状轻微,易被忽略,当久站立或咳嗽使映内压增高时,略有坠胀感。若出现局部剧烈的疼痛,要考虑嵌顿和绞窄的可能。
股疝的疝块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呈半球形隆起,体积不大,由于疝囊颈较狭小,咳嗽无明显冲击感。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脐疝:脐疝多见于小儿和肥胖的经产妇女。小儿脐疝在啼闹,便秘时脐部出现半球形包块,无其它不适。成人脐疝可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小儿脐疝一般不超过2厘米,多在脐部上方可触及腹壁的缺损,成人脐疝不易还纳,可触及疝环或脐部的腹壁缺损。当发生嵌顿时疝块变硬,出现腹痛和肠梗阻的表现。
切口疝:有手术史。站立、行走、咳嗽、腹部用力时,腹壁切口处有肿块突出,可伴有消化不良, 腹胀、腹部隐痛等不适。检查时腹部切口可见手术瘢痕处隆起,可能及质软的肿块,站立明显,平卧后消失,并可触及加周围的腹肌裂开、腹壁缺损,及疝内容物。
(2)治疗
西医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对1岁以内的腹股沟疝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线束带压迫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部分可在生长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而可自愈。小儿脐疝可用胶布固定法,即将脐疝还纳后,用小块柔软绒布垫住脐部,用5厘米的胶布从一侧腋中线横行紧贴脐部,每l-2周更换一次,半年内可愈,但由于胶布有过敏的可能,也可用5分钱大小的金属片,钻眼穿绳,并用软绒布包裹后,按压在脐部,并将绳子绕腰后打结。对老年体弱不宜手术者可用疝带压迫于内环,日间缠带,休息时解除。
对早期嵌顿性疝,应在医院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应观察24小时,注意腹病是否好转。
②手术治疗:对各类腹外疝原则上均应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疝囊颈高位结扎、疝修补和疝成形术。
中医治疗
内服可用小茴香15克,煎汤内服;或黄芪片5片,一日-3次。外治可用生香附子60克,研粗末,食盐60克用酒醋炒热,用布包频熨患处。
临床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为腹外疝;位于什么部位;属何种病理类型;是否继发于其他疾病。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参看
关于“腹外疝”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