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真菌毒素病(mycotoxicosis),摄食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所致的疾病。真菌毒素病真菌病不同,真菌病是由活的真菌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而致;而真菌毒素病是摄入了真菌毒性代谢产物而致,可以同时摄入真菌,也可以不摄入原产毒的真菌。真菌毒素病的特点为:①无传染性;②抗生素治疗无效;③暴发常由某种食物引起;④常有季节性;⑤检查可疑食物,可发现真菌毒素

已知的真菌毒素有数百种。主要产毒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o)、青霉属(Penicillum)、镰刀菌属(Fusa-rium) 的真菌以及其他菌属的真菌。

1960年英国突然发生大量的火鸡不明原因急性死亡,主要出现肝脏损伤,当时命名为“火鸡X病”。1961年证明其原因为食污染黄曲霉花生饼,这种花生饼并能诱发大鼠肝癌。1962年鉴定了毒性物质的结构,并定名为黄曲霉毒素。此后,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真菌毒素病的研究。

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国内外研究报告甚多。在潮湿温暖的季节,粮食、油料及干果中很易查出黄曲霉毒素,如许多国家在玉米、花生及花生油、花生饼、花生酱、棉籽饼山核桃无花果榛子、可可豆、杏仁、奶粉、牛奶、水牛奶、酸奶、奶酪、大米等都曾查出黄曲霉毒素。日本及中国还曾从发酵豆制品,如酱及酱油中发现。世界各国通用的检测方法为用薄层层析法,还有微柱法、高压液相法等。

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很强,属剧毒,其毒性较氰化钾还要强。对鸭雏的半数致死量为0.3mg/kg体重,猪为0.6mg/kg体重。

也曾报告了人类急性中毒的事例。印度1974年曾发生食用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而中毒的病例,397人发病,其中死亡106人,流行延续约两个月。由于玉米收获时降雨,玉米发霉。进食数周后,人和狗就发生肝炎黄疸为主要症状。7名病人血中,有2份查出黄曲霉毒素B1肝脏显微镜检查的所见类似动物中毒。最后诊断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性肝炎。乌干达、泰国、新西兰、台湾都曾发生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及致死者。印度还曾报告服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饼粉的儿童,导致了肝硬变,有的还死于肝昏迷

黄曲霉毒素最引人注意之处还在于有强烈的致癌性。总剂量 0.1mg左右即可使全部雄性及雌性大鼠发生肝癌。用 0.1μg/kg的饲料鳟鱼,6个月后出现肝癌。中国做了天然污染的大米、玉米和花生诱发大鼠肝癌的试验。进食10个月后,总剂量1.74mg,就出现了肝癌。除肝癌外,还发现胃乳头瘤、泪腺癌、纤维组织肉瘤肾小管腺瘤垂体腺瘤等。除黄曲霉毒素B1有强致癌性外,B2、G1及M1也能诱发动物肿瘤

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的关系尚未能得到直接证据。但根据亚非国家一些流行学资料表明,凡肝癌高发地区,居民摄入黄曲霉毒素的量高;干燥地区黄曲霉不易产毒,则肝癌发病率低。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呈平行关系。

中国及许多国家制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国家标准。中国的标准为B1的允许量,其规定如下:

玉米、花生仁、花生油      ≤20μg/kg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  ≤20μg/kg

大米、其他食用油        ≤10μg/kg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    ≤5μg/kg

婴儿代乳食品          不得检出

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

多数国家规定的标准是以B1+B2+G1+G2的总量计,也有的国家为B1+G1的量计算。有些国家规定了奶及奶制品的M1标准。还有不少国家制定了饲料标准。

减少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措施为防霉及去毒。

除黄曲霉毒素外,杂色曲霉毒素、去甲基杂色曲霉毒素皆有致癌作用

青霉毒素

一些毒素是由黄变米(即颜色变黄的米)中分离出来的,故又称为黄变米毒素。此外尚包括红天精、虹天精、瑰天精、天精、吡喃等。

圆弧青霉 (P.cyclopium)是许多地区常见的一种污染霉菌,可产生许多毒性代谢产物,如棕曲霉毒素、青霉酸以及一些震颤毒素。后者可使家畜、大小鼠发生震颤、抽搐,重者可死亡。

镰刀菌毒素

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研究。与人类有关的有两大类疾病。一为流行于中国长江流域一带的赤霉病麦中毒;另一为苏联远东地区的食物中毒白细胞缺乏症。

赤霉病为小麦大麦、元麦以及玉米、稻谷等受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往往被禾谷镰刀菌于有性期等侵染而致。称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受染粮粒呈灰红色,谷皮皱缩,并有胚芽发红,谷粒重量减轻等。食用此种病粮后,人畜皆可发生中毒。除禾谷镰刀菌外,尚有几种镰刀菌也可引起赤霉病。

人摄入赤霉病麦后,轻者仅有头昏腹胀;重者恶心眩晕呕吐无力,有的还有腹泄、流涎头痛等;特别严重者还可有呼吸、心跳、体温血压等改变。未发现死亡者。

马、猪、猫、狗、猴、鸽及雏鸡等食入赤霉病粮食也可以发生呕吐等急性中毒。但是牛、羊及成年鸡鸭无中毒现象。

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ATA主要是食用拟枝孢镰刀菌(F.sporotrichioldes)和梨孢镰刀菌(F.poal)侵染的谷物引起,此谷物在田间越冬而产生强毒素。本症主要发生在苏联东部农业区。死亡率较高。主要是白细胞极度减少,粒性白细胞缺乏、败血症,由于造血系统紊乱,还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出血点,可有坏死咽喉炎喉头水肿而发生窒息。中国尚无病例报告。

镰刀菌毒素根据化学结构及毒性作用可分为单端孢霉素(或译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及串珠镰刀菌毒素。

在赤霉病麦中可发现很多种毒素,其中以镰刀菌毒素为主,都是单端孢霉素类,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酮(又称Rd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镰刀菌烯酮X等。

在引起ATA的粮谷中发现的毒素以T-2毒素为主,尚发现HT-2及新茄病镰刀菌烯醇

关于“真菌毒素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