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火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湿火,病证名。指湿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湿火,病证名。指湿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湿火的一般表现有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具体表现因湿火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湿疹皮炎、搔痒或疔疮;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关节痛、屈伸不利。但通常所说的湿火多指湿火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湿火。其表现为口舌生疮糜烂、胸胁脘腹闷胀、不思饮食、口黏、大便溏烂,小便黄赤而不通畅,身重体困。湿火在肝胆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面目皮肤黄疸。 “湿火”防治:(一)饮食方面。应少吃油炸食品,因油炸食物更可能导致“热气”。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等也应少吃,否则可能助湿热在体内滋长。蔬菜中的芥兰、洋葱和韭菜,也能助长湿热。肉食中的牛肉羊肉狗肉,与湿热“靠得比较近”。在雷雨天气,可食用金针菜、南瓜荠菜冬瓜鲫鱼赤小豆、玉米、薏苡仁等。(二)中医药清湿火。可选健脾化湿清肝胆郁火之品,太子参茯苓法夏陈皮甘草柴胡黄芩郁金茵陈,水煎服,按体质虚实增加其药与量。(三)适当运动。运动可振奋体内阳气,使气血畅通,气机通畅,有助脾胃运化水湿功能,以减湿郁湿火之症。

关于“湿火”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