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枕横位难产
A+医学百科 >>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 |
持续性枕横位是由于分娩时胎位不能转为正常胎位而导致分娩发生困难。持续性枕横位是由于分娩时,胎头以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当胎头双顶径达到或接近中骨盆平面时,绝大部分可完成内旋转动作,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5%~10%直至分娩结束,胎头枕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
目录 |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持续性枕横位的发生,虽然还不十分清楚,但就产道、胎儿、产力三大因素的相互关系看,持续性枕后位的形成,绝非单纯某一个因素而决定的,常常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
1、骨盆形态及大小异常: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易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据调查,两者占43、23%,其中扁平型骨盆占23、88%。持续性枕横位之所以好发于扁平型及男型骨盆是由于扁平型骨盆前后径短小,而男型骨盆入口面前半部狭窄,使入口可利用的前后径缩短,故在这两型骨盆中胎头多采取枕横位入盆,扁平骨盆一系列横径增大,前后径减小,故胎头持续于枕横位到盆底,称胎头低横位,而男型骨盆则必须在到达中骨盆之前转成枕前位,否则男型骨盆中骨盆横径短小,胎头不能在此面中向前旋转。
2、头盆大小不称:妨碍枕横位胎头向前旋转。
3、胎头俯屈不良:枕横位仍可因胎头俯屈不良,增大胎头经过产道的径线,妨碍胎头旋转下降。
4、宫缩乏力:自然的或由麻醉导致的宫缩乏力均可影响胎头旋转与下降。
(二)发病机制
枕横位分枕左横位和枕右横位。部分枕横位下降过程中没有内旋转动作,或枕后位的胎头枕部仅向前旋转45°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横位虽能经阴道分娩,但多数需用手或行胎头吸引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症状
1、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症状
(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易导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及胎头下降停滞。
(4)宫颈水肿,产程进展缓慢。
2、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体征特点
(1)腹部检查:母体腹部1/2被胎儿肢体占据,1/2为胎儿背部占据。耻联上触及胎头比枕前位宽。枕横位胎头不俯屈时扪及胎头两侧为枕额径的两端,平均为11.3cm,根据不同程度的俯屈可略小于此数。耻联上摸到的颅顶不等高,胎头枕骨所在一侧高于额骨所在一侧。如枕左横位,可于下腹部左侧耻骨联合左上方扪及枕部(形圆、质硬),枕部在耻骨联合上3指高,而右侧的额部可能仅一指高,如为枕右横位,方向则相反。随访胎头是否下降应以枕骨侧为标准,枕左横位时总在母体左下腹触摸枕部高低,切不可下次又换到母体右下腹去触摸,所摸到的是额部只在耻联上1指,而误认为胎头已下降2指。在胎儿枕部的对侧,额部的下方可触及颏部,但因颏太偏侧方,不如枕后位容易触及。胎心在枕部同侧母体下腹部偏侧方最响亮。
(2)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胎头矢状缝在骨盆横径上。刚临产时,或遇有头盆不称时,胎头可侧屈减小入盆的径线,胎头以后不均倾势入盆,让后顶先入盆,利用骶骨陷凹向后退让而使前顶由耻联后滑下形成均倾势,然后再下降。故胎头矢状缝先向前靠近耻联,然后再回到骨盆正中横径,是正常分娩机转。若枕横位采取前不均倾势入盆(前不均倾位)为异常分娩。枕右横位时,前囟在骨盆左方,后囟在右方;枕左横位时,前囟在骨盆的右方,后囟在左方。
3、诊断
(1)骨盆检查:凡扁平型及男型骨盆,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者,应警惕发生持续性枕横位的可能性。
(2)产程图多异常:枕横位有难产表现时,产程图所显示的产程曲线异常,大致与持续性枕后位相同。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诊断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检查化验
一、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前腹壁易触及胎儿肢体。若胎头已衔接,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胎儿肢体侧触到胎儿颏部或面部。因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胎心音在脐下一侧偏外方易听及,即接近胎背所在部位听得最清楚。
2、肛查:肛查盆腔后部空虚,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或前后径上,枕横位时前、后囟门分别位于骨盆两侧,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位于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
3、阴道检查:当宫口开全,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致囟门扪不清时,可行阴道检查,根据胎儿耳廓及耳屏方向判定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诊断为枕横位。
二、辅助检查
超声显像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用超声显像了解枕横位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鉴别诊断
1、枕横位后不均倾位合并头盆不称:不能将枕横位衔接伴下降困难一律诊断为前不均倾位,须与枕横位后不均倾位伴有头盆不称相鉴别。后不均倾位合并头盆不称致使胎头不能衔接及下降时,胎头矢状缝在骨盆横径偏前。左枕横位的后不均倾位时,胎头水肿在左顶骨上,右枕横位的后不均倾位时,胎头水肿在右顶骨上。此项可与前不均倾位相鉴别。
2、枕横位均倾位:二者共同点为胎头矢状缝均与骨盆横径一致。区别点在于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的胎头入盆比枕横位均倾位困难,阴道检查矢状缝不在骨盆平面中间而偏向骶岬,前不均倾位大多经阴道分娩有困难。产后胎头顶骨部位有水肿可协助鉴别。
3、枕前位、枕后位:前不均倾位时胎头前囟与后囟均向后移,如左枕横位前不均倾位入盆时,前囟在7~8点钟位置,易误认为左枕前位,后囟在4~5点钟位置,容易误认为左枕后位。诊断关键在于摸清矢状缝走向,是否与骨盆横径平行,横径向骶岬移靠为前不均倾位。最后观察胎头水肿部位确定。前不均倾位经阴道分娩多有困难,经阴道分娩容易发生软产道裂伤。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持续性枕横位在胎头位置异常中发生率最高,也是最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其难产的程度是胎头位置异常中最轻者。但是,手术产率高,虽剖宫产率低于持续性枕后位,阴道助产率却高于持续性枕后位。又因为是最轻微的胎位异常,胎头位置较低,往往不被重视,最终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形成原因与持续性枕后位类似。阴道检查、B超检查可以确诊。除存在明显的头盆不称外,均可试产。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产力,密切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经充分试产,如胎头始终不能衔接,或宫口不能完全扩张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枕横位胎头达 2或 2以下时,可以阴道手术助产。手术助产时应有良好的产力,警惕胎头变形和产瘤造成胎头位置较低的假象。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凡以枕横位入盆者,除明显头盆不称外均试产。但是,在试产过程中出现产程异常,即应引起注意,一般情况下临产8h后出现产程异常,即应怀疑有难产的可能性,即应开始处理,如经过各种处理6h产程仍持续异常者,即可作出难产的诊断。一般临产18h左右,最长24h以前,即使是难产,产程也应当结束。凡产程进度异常则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
1、头盆不称:如果骨盆从入口面到出口面前后径一系列狭小的骨盆,或漏型狭窄中的男型骨盆,胎儿偏大,头盆评分≤6分者,特别是出口,则不宜多试产。若宫颈口不能完全扩张,或胎头不能衔接者,则必须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2、产力不佳:凡头盆无不称,仅产力欠佳,如已进入活跃期,可试用人工破膜及缩宫素静脉点滴,促使产程进展。
宫颈扩张3~5cm,即可将两指伸入宫腔夹住胎头向前旋转,并配合体位(侧卧位)及助手在腹部推送儿肩至脊前方位,若失败可在宫颈口扩张近开全,或开全以后,以拇指与四指自然分开握住儿头向前旋转。旋转至前位后,胎头一般均能很快下降,甚至可自然分娩,若未能达到自然分娩,即可以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若徒手旋转失败,能熟练掌握产钳技术者亦可用Kjelland产钳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再用一般产钳牵引。胎头低横位并嵌顿于骨盆腔内时,多半有出口面头盆不称,若勉强上产钳,特别置入产钳前叶时,有可能损伤膀胱。故准备做产钳转位助产时,必须作详细的阴道检查,中骨盆及出口面前后径不应少于10、5cm,坐骨结节间径加后矢状径也不应少于15cm,估计胎头双顶径能够通过中骨盆及出口面方可助产,否则应考虑剖宫产。还应根据胎儿大小作出头盆评分,出口面头盆评分≥6分者,不宜行阴道助产术。
枕横位仅骨盆入口面狭窄者,较容易处理,产程早期即出现异常,有足够时间试产,一旦能通过入口面,以下即可按正常分娩机转进行。但也应警惕在阴道检查做对角径测量时,必需在骶岬附近上下探索不可使突出的骶岬漏诊。过去曾有1例产程早期出现异常,阴道检查时做对角径测量,认为>11、5cm(正常值),故继续试产至胎头已在阴道外口显露,准备做阴道助产时方发现胎头尚未真正入盆,而是极度变形胎头及很大的水肿造成的假象,X线摄片骨盆入口前后径仅8、7cm,属重度狭窄,若第一次阴道检查能发现,即应立刻做剖宫产,不继续试产。若入口面狭窄,头盆评分6分者,尚可短期试产。
胎头低横位时,若无头盆不称,使用胎头吸引器助产是有益的。一则枕横位时放置胎头吸引器较放置产钳容易,二则胎头吸引器可以帮助旋转胎头并牵引胎头,成功机会较大。以胎头吸引器助产,宜于在宫缩时边旋转边牵引胎头。若产力不佳,可辅以缩宫素静脉点滴。若胎头吸引器牵引,两次宫缩不能娩出胎头,应认为助产失败,改行剖宫产。不主张在胎头吸引器助产失败后再做产钳术,否则胎儿颅内受损的机会增大。
(二)预后
1、对产妇的影响:常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引起产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和宫内感染机会。手术助产率增高,手术助产容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同时由于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致肠胀气和尿潴留,甚至形成生殖道瘘;若产妇在较长时间内未进食,又未从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对胎儿的影响:第2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可增加胎儿窘迫、胎儿头皮水肿和血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使围生儿病死率增加。
在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时,如果无明显的头盆不称,母婴预后取决于接生者对主产方式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是否有良好的产力。现较高位置的枕横位,经充分试产后已由剖宫产结束分娩。经阴道手术助产的产妇多数与先露较低的枕横位,胎头已经达中骨盆及中骨盆一下,如果在宫缩时帮助旋转抬头,因胎头镶嵌于骨盆之间,徒手旋转往往难以成功,而产钳旋转对母体产道的损伤较大。笔者认为,利用胎头吸引器,待负压形成后,在宫缩间隙期将胎头向上推动,使胎头在骨盆内略有松动,然后再进行旋转,并在宫缩时牵引胎头,成功的机会较大,对母儿的影响较小。
参看
关于“持续性枕横位难产”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