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A+医学百科 >>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ia syndrome)又称Beck综合征、Davison综合征、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等。
由于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区域,易发生缺血性病变,所以本病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累,引起肢体瘫痪、痛觉、温觉障碍、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
目录 |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多由脊髓前动脉及其有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也见于感染、脊髓外伤、肿瘤压迫、动脉硬化、血管畸形等原因。
另外,心肌梗死、心搏骤停、主动脉破裂、主动脉造影、胸腔和肌注等引起严重低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性动脉炎、肿瘤、蛛网膜粘连等均可导致此病;
剧烈运动也有可能导致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症的发生。国外资料显示曾有1例患儿系因打哈欠时双臂过伸致颈椎脱位而引起本病的记载。
周怀伟等报道的小儿病例,近半数是在剧烈运动或颈椎外伤后发病的,提示颈髓是发病最多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脊髓前动脉供给脊髓腹侧2/3区域的血运,当血管闭塞后,由于缺血导致该区域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脊髓腹侧和外侧索的损害。
病理改变:
一、大体:
肉眼可见脊髓腹侧及侧面软化皱缩及色泽变淡。软化区域呈典型的梗死性改变。
脊髓部分区域早期充血水肿,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即使在同一患者身上,由于每个节段的侧支循环不同以及局部血管解剖的不同所致,缺血缺氧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每节段损害的软化区域大小并不一致。
二、显微镜镜下:
可见脊髓软化灶中心部坏死,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性,髓鞘脱失,格子细胞形成。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症状
一、症状:
1.突然发病 症状,体征迅速显现。
2.首发症状 以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首发展症状常突发病损水平相应部位根性痛或弥漫性疼痛,短时间内发生驰缓性瘫痪,表现为脊髓前动脉分布区域受损,有运动功能障碍,如四肢瘫痪或截瘫,脊髓休克期过后转变为痉挛性瘫痪;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保留(后索未受累),如痛觉、温觉障碍而触觉正常;括约肌功能障碍,如直肠、膀胱括约肌障碍,可发生尿潴留、尿便障碍较明显;
不全性脊前动脉闭塞可出现感觉异常,仅有轻度瘫痪和膀胱直肠功能异常。
二、检查
脊髓血管造影有助于本病征的诊断。
MRI可显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或梗死,增强后可能发现血管畸形。
三、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检查化验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结果。
2、脊髓造影可确定血肿部位,显示脊髓表面畸形血管位置和范围,但不能区别病变类型。
选择性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确诊脊髓前动脉综合症颇有价值,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范围、类型、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指导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很有帮助。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表现急性起病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或接种史,起病不如脊髓前动脉综合症快,CSF细胞数可增加。根据此可鉴别两病。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并发症
三、其他:引起便秘、褥疮和继发感染等,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负担。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加强身体锻炼和维生素的摄取,增强体质。
防治各种可造成脊髓前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的形成等。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1、补阳还五汤加味:
(1)组成:
黄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红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蒌10g。
2、七厘散:
(1)组成:
血瘀甚者,加全蝎10g、丹参20g;夹痰浊者,加半夏12g、陈皮12g、生南星6g。
(2)注意事项:
(1)组成:
熟地黄10g,当归12g,肉苁蓉15g,党参10g,黄芪15g,黄精20g,丹参15g,续断12g,川牛膝15g,虎杖8g,桑枝8g。水煎服,每日剂。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本病征的治疗应针对病因,可使用抗凝剂、抗感染等疗法。
理疗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当时原始人利用阳光、砭石、石针、水和按摩等治疗疾病,维护健康。我国以及古希腊、埃及、罗马的早期文献、记载阳光、热水浴、冷水浴、体操、按摩等防治疾病的作用。而对症治疗和促进功能恢复的理疗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病例经综合治疗后,括约肌功能首先恢复正常,其次是感觉障碍的消失,运动功能的恢复最迟。病程越长,恢复越差。
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护理
预后:
取决于病因和受损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多留有一些后遗症,轻症者于数天内即可步行。
参看
关于“小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