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蠕形住肠线虫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人体寄生虫学》 >> 线虫 >> 蠕形住肠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

人体寄生虫学目录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又称蛲虫,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可以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虫体角皮具有横纹,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体两侧角皮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片唇瓣。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雌虫大小约为8~13×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直而尖细,其尖细部分约为虫体长的1/3。生殖系统为双管型,前后二子宫汇合通入阴道阴门位于体前、中1/3交界处腹面正中线上,肛门位于体中、后1/3交界处腹面。雄虫微小,大小约为2~5×0.1~0.2mm,体后端向腹面卷曲,具有尾翼及数对乳突,生殖系统为单管型,泄殖腔开口于虫体尾端,有1根交合刺(图16-7)。

虫卵大小约为50~60×20~30µm,卵壳无色透明,有两层壳质,蛋白质膜光滑。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的卵壳一侧较平,一侧稍凸,两端不等宽,虫卵的立体构型呈近似椭圆形的不等面三角体。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多已发育至蝌蚪期胚(图16-7)。

蛲虫成虫与虫卵


图16-7 蛲虫成虫与虫卵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虫体借助头翼、唇瓣的作用,附着在肠粘膜上,或在肠腔内呈游离状态。成虫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虫交配后,雄虫多很快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并向肠腔下段移行。在肠内低氧压环境中,虫卵一般不被产出或仅少量被产出。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因受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及氧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虫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排卵后的雌虫多因干枯死亡,但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虫卵在肛门附近,因温度(34~36℃)、相对湿度(90%~100%)适宜,氧充足,卵胚很快发育,约经6小时,卵壳内幼虫发育成熟,并蜕皮1次,即为感染期卵。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皮肤发痒,当患儿用手搔抓时,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食入再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上,经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人受染。

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途中蜕皮两次,到结肠内再蜕皮1次后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期虫卵至雌虫产卵约需2~6周(图16-8)。雌虫在人体内存活一般不超过2个月。若虫卵在肛周皮肤上孵化出幼虫,然后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并可发育为成虫,有人称此种感染方式为逆行感染。但蛲虫卵能否在人体肛周孵化,尚待证实。

蛲虫生活史


图16-8 蛲虫生活史(采孙义临、张维真)

致病

雌虫的产卵活动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虫体附着局部肠粘膜的轻度损伤,可致消化功能紊乱或慢性炎症,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若有异位寄生时,则可导致严重后果。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如在腹腔、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此外,在肝、肺、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等处,也曾有异位性损害的报道。

实验诊断

因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所以粪便检查虫卵的阳性率极低,故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于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周。此法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若首次检查阴性,可连续检查2~3天。此外,如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挠肛门时,即可查看肛周有无成虫。

流行

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国内各地人体感染较为普遍。一般存在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等)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的特点。儿童感染率在40%以上,但近年由于广泛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的感染率及感染率均普遍下降。

病人和带虫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和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内和玩具、衣被上均可查到蛲虫卵。此外,在儿童的指甲垢中亦可查见虫卵,这是造成相互感染和自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反复感染的原因。

防治

根据本虫的流行特点,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讲究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虫卵可被全部杀死。这些都是预防感染的好办法。

驱除蛲虫可将几种药物合用效果更好,并减少副作用甲苯咪唑与噻乙哟啶或噻嘧啶与甲苯咪唑一次服用,治愈率可达98%左右。另外,复方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药也具有用量少,效果好和副作用轻等优点。除药物驱虫外,也可用生理盐水(0.8%)灌肠驱虫,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生理盐水用量,以防发生意外。使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等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32 毛首鞭形线虫 |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32
关于“寄生虫学/蠕形住肠线虫”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