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济医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拟建中山纪念博济医院鸟瞰图》,新医院大楼由建筑师黄玉瑜先生(Yook Yee Wong)设计。
民国廿三年六月二日,广州博济医院成立九十九年重建新院奠基典礼纪念碑,由时任私立岭南大学校校重建会主席唐绍仪立。

文件:Canton Hospital.pdf 博济医院英语:Canton Pok Tsai Hospital)是清朝末年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长堤开设的医院。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百年医院。因孙中山先生曾在该院习医,改名为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

目录

历史

1830年美国公理会派遣裨治文前往广州。1834年又派传教医师伯驾到广州联合当时巨富伍秉鉴的10万两白银的捐献.1835年11月在广州新豆栏开办“眼科医局”(又称新豆栏医局),设有接待室、诊断室、配药室、手术室、观察室,能容纳200人候诊,规模超过郭雷枢的诊所。由于医术先进,免费为穷人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多。眼科医局是博济医院的前身。

郭雷枢于1836年发表了《任用医生在华传教商榷书》,首倡用治病的方式在华传教,主张教会多遣传教医师来华。并与伯驾、裨治文三人联名,发起组织医学传道会。1838年2月21日,医学传道会成立。郭雷枢任主席,伯驾、裨治文等任副主席。从此传教活动以医学传道会为依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眼科医局停业。1842年11月,医局重新复业,已不限于眼科,改为综合性医院。此后,教会医院都设置专职或兼职神甫牧师,进行布道活动。

19世纪50年代,伯驾将医局交由嘉约翰主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医局焚于战火。1858年嘉约翰在南关增沙租一华人住宅,改装为医局,1859年5月重新开业,正式定名为博济医院。此后数十年间,医院不断改进,至1935年医院百年时,总共为200多万名病人做过治疗,受外科治疗者达20多万人,占总数10%。

博济医院与医学传道相结合,19世纪上半期曾是欧美各国教会派遣传教士到华行医传教的主要渠道。在推动现代医学在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国遣华传教士多为医学传道会成员,也是博济医院的人员,他们的活动不限于广州一地,在广东省内外都留下了足迹。博济医院通过传教医生及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

参见

参考书籍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

关于“博济医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