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药效学原因
医学电子书 >> 《临床生物化学》 >> 治疗药物监测 >>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药效学原因 |
临床生物化学 |
|
|
⒈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和最小中毒浓度十分接近,甚可重叠,极易中毒。只有根据TDM检测的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才能获得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效果。强心甙、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抗躁狂症药锂盐等,都存在这种情况。如普鲁卡因胺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10μg/ml,一般超过10μg/ml即可出现低血压及多种严重心律紊乱等毒性反应。
⒉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的目的不是治疗已存在的疾病,而是巩固疗效或控制发作、复发,因此大多需长达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苯妥英钠控制癫痫大发作,环孢素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此时,除非病症重新出现或毒性反应发生,很难以临床疗效判断剂量是否得当。只有通过TDM将血药浓度控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以保证长期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⒊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血药浓度某些药物随治疗目的不同,所需有效血药浓度将发生改变。如用地高辛治疗心房扑动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时,大多数病人需血药浓度达2ng/ml左右或更高,而不会出现毒性反应;但同样的血药浓度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不少患者将发生严重的心律紊乱等毒性反应。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借助TDM准确控制药物在治疗目的所需血药浓度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⒋药物过量中毒多数药物过量中毒,依其特殊的毒性反应表现作出诊断不难。但对少数药物毒性反应表现和该药用以治疗的病症难以区分时,必须依赖于血药浓度检测帮助确诊。如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本身过量中毒时亦可致微搐;强心甙可用于治疗心衰和某些心律失常,但其中毒也可表现为心衰加重、出现多种心律紊乱,若仅凭临床表现判断为剂量不足而加大剂量,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任何药物过量中毒,通过TDM将有助于监控抢救效果,评估预后。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药动学原因 |
出自A+医学百科 “临床生物化学/药效学原因”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4%B8%B4%E5%BA%8A%E7%94%9F%E7%89%A9%E5%8C%96%E5%AD%A6/%E8%8D%AF%E6%95%88%E5%AD%A6%E5%8E%9F%E5%9B%A0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临床生物化学/药效学原因”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