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豆豉
医学电子书 >> 《中药学》 >> 解表药 >> 发散风热药 >> 豆鼓 |
中药学 |
|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
豆豉的解表力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豆豉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清豆豉(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淡豆豉(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豆豉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豉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但据报导,外地用清豆豉较为普遍。
2.豆豉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代《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豉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豉的用法。
【方剂举例】栀子鼓汤《伤寒论》:栀子、豆豉,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柴胡 | 豆卷 |
出自A+医学百科 “中药学/豆豉”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4%B8%AD%E8%8D%AF%E5%AD%A6/%E8%B1%86%E8%B1%89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中药学/豆豉”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