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肉瘿
医学电子书 >> 《中医外科学》 >> 瘿 >> 肉瘿 |
中医外科学 |
|
肉瘿是以颈前结喉正中附近出现半球形柔软肿块,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见。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
[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抑郁,肝失调达,遂使肝郁气滞,肝旺侮脾,脾失健运,饮食人胃,不能化生精微,形成痰浊内蕴,湿痰留注于任、督,汇集于结喉,聚而成形,遂成本病。
[诊断]
本病多见于30—40岁女性。在结喉正中一侧或双侧有单个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一般无任何不适,多在无意中发现。若肿块增大,可感到憋气或有压迫感。部分患者可发生肿物突然增大,并出现局部疼痛,是因乳头状囊性腺瘤囊内出血所致。巨大的肉瘿可压迫气管,使之移位,但少有发生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者,有的可伴有性情急躁、胸闷易汗、心悸、手颤等症。极少数病例可发生癌变。
辅助检查: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显示多为温结节,囊肿多为凉结节,伴甲亢者多为热结节。B型超声为实质性肿块或混合性肿块。
[鉴别诊断]
一、瘿痈急性发病,颈部呈弥漫性肿大,皮肤微热,自觉疼痛,肿块边界不清,有触压痛。颈部肿块出现或增大时,常有寒战高热。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二、石瘿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的移动度减少,或固定不移。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气滞痰凝结 喉正中附近单个瘿肿,圆形或卵圆形,随吞咽上下移动;伴胸闷不舒,咽部发憋;舌淡,苔薄微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凝,结于颈前,故生瘿肿;痰气搏结日久则血行失畅,瘀血内生,与痰气相凝而生结节;胸闷不舒、咽部发憋、舌淡、苔薄腻、脉弦细皆肝郁痰凝之象。
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胸闷不舒,加香附、瓜蒌以理气宽胸;心悸、易汗,加茯神、枣仁、熟地以养心安神;手颤,加钩藤、珍珠母、白芍以养阴柔肝祛风。
气阴两虚
颈前一侧或两侧出现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柔韧,不红、不热;如肿块过大者可见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乏力口干,心悸汗出,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急躁易怒;女性可伴月经不调;舌质红,舌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则治法:益气养阴,解郁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香附、浙贝母、制半夏、山慈菇、白芥子、川芎、当归、夏枯草、陈皮、甘草。加减:神疲乏力明显者,加黄芪;口干明显者,加北沙参。
二、外治法
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敷。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病人,一般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来(包括腺瘤在内);如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但必须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2.高原山区居民应使用含碘食盐或进食含碘食物。
[结语]
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其特点是:颈前结喉正中附近出;现半球形柔软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见。应与瘿痈、气瘿相鉴别。辨证多为肝郁痰凝,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多发结节的肉瘿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内服药无改善,或近期肿块增大较快有恶变倾向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参看
气瘿 | 瘿痈 |
关于“中医外科学/肉瘿”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