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
A+医学百科 >> 高血压脑病 |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恶心、烦躁不安等症状,然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心动过缓(个别亦可心动过快)、脉搏有力、呼吸困难、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有暂时性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目录 |
发病机理
本病多见于急进型高血压病,尤其并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也可见于急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血管病和嗜铬细胞瘤病人,但少见于由主动脉缩窄或原发性醛固酮症所引起的高血压病人。缓进型高血压病,除非病人血压高达33.33/19.99kPa以上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很少发生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有两种学说:①脑血管过度调节或脑小动脉痉挛学说:动脉压极度增高,脑小动脉痉挛,使流入脑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缺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和破裂。②脑血管自动调节崩溃学说:即血压达到一定上限时,自动调节机理破坏,结果脑血流量增加,血浆渗出增高和发生毛细血管坏死,点状出血与脑水肿。
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病情发展非常迅速。肾功能损害者更容易发病。
- 动脉压升高:原来血压已高者,在起病前,再度增高,舒张压达16Kpa〔12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在20.0~26.7kpa〔150~200mmHg〕之间。
- 颅内压增高:由脑水肿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 癫痫发作: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 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 其它脑机能障碍的症状:如失语、偏瘫等。
- 头痛: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多数为全头痛或额杭部疼痛明显,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当血压下降后头痛可得以缓解。
- 脑水肿症状为主:大多数病人具有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三大特征,谓之为高血压脑病三联征。
辅助检查
检查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问诊材料考虑到最大可能的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首先加以检查以求尽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诊断,在明确头痛病因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方法有:
1、眼底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性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乳头水肿。
2、脑脊液检查:压力常显著增高,有少数红细胞或蛋白质轻度升高。
3、CT检查:如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脑组织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鉴别诊断
根据高血压患者突发急骤的血压与颅内压升高的症状,诊断不难,需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鉴别。
(1)腰穿脑脊液呈血性改变可确定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高血压脑病一样,也可有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也可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极少出现偏瘫,且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等特点,可与高血压病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虽有严重头痛,但为缓慢出现,非突然发生,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亦是进行性加重血压虽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压脑病的显著增高
(4)如临床疑为颅内肿瘤,可通过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加以确诊
治疗
一、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下列措施:
(一)硝普钠30~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以血压调节滴速。
(二)25%硫酸镁10ml,深部肌注或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三)利血平1~2mg肌注,1~2次/d,本药起效慢而平稳,适于快速降压后,维持血压应用。
(四)酚妥拉明5~10mg,肌注或静注,亦可稀释后静滴。
(五)阿方那特50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开始每分钟侧血压一次,根据血压调节滴速(约2~3ml/分)。
(六)氯甲苯噻嗪(低压唑)200~300mg,15~30秒内静脉注完。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并可与连尿联合应用,以防钠、水潴留。
(七)溴化六甲双胺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开始2分钟测血压一次,依血压调节滴速。
(八)汉防已甲素50mg用2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静注,2次/d。
三、控制癫痫。
四、病因治疗:
症状控制后,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妊娠毒血症者应引产等。
预防常识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以脑部损害最为突出,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凡高血压者有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甚至有意识和神志改变者,均应立即到医院急救治疗。迅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或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损伤是治疗的关键。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压下降过度而使脑、心、肾的血液灌注发生障碍。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将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逐步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过渡并坚持长期、正规治疗。
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
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7、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
高血压脑病饮食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名脑卒中、中风,是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脑实质内,则为脑出血。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而致相应供给脑组织缺血、梗阻,症状持续不超过24h者,称为短暂脑缺血性发作;症状重持续24h以上者,称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其中脑出血发生比例较高;而西方国家则相反,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种族、遗传、环境等因素外,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纠正营养失调和进行饮食营养治疗是防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饮食营养影响
1.营养失调与脑年中;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与其有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占总热能40%的地区,脑缺血、脑梗死发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血清胆固醇过高,易发生粥样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压同时有胆固醇过低,可使动脉壁变脆弱,红细胞脆性增加,易发生出血。营养失调,不仅仅是主要营养素数量之间的比例失调,一定程度上质量比数量的影响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胆固醇,但过多则促使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而后者能升高血胆固醇,故认为两者的比值以1:2为宜,现推荐的最佳比例为P:M:S=1:1:1。蛋白质中优质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动物蛋白,如鱼类、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于总蛋白的50%以下,则易发生高血压病、脑卒中。若饮食为高钠、低钙、低钾,也易发生高血压和脑卒中。
2.影响脑卒中预后康复:因脑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障碍;脱水剂、激素等应用,可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轻症患者进食减少,重者禁食,饮食营养摄入明显低于需要量。因此,脑卒中病人在原有营养失调的基础上,可能因摄入减少而加重,导致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等,必然会影响脑卒中的预后和恢复。
二、饮食营养治疗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1.重症病人的饮食治疗: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d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蔗糖为主,每次~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量2500ml,每次~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2.一般病人饮食治疗: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蛋白质按L5~2.0g/kg,其中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d。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碳水化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6g以内,如使用脱水剂,或是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制度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参看
关于“高血压脑病”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