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阿拉善双峰驼

骆驼(camel),一种役用家畜。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骆驼科(Camelidae)骆驼属(Camelus)。该属有双峰驼(C.bactrianus)和单峰驼(C.dromedarius)两个种,通称骆驼,又称橐驼。反刍类。可供乘、驮、挽曳综合役用,为荒漠和半荒漠干旱地区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有“沙漠之舟”之称。

单峰驼又称阿拉伯驼,产于非洲和亚洲阿拉伯炎热沙漠地区,及印度北部干旱平原,主要分布于北非、西亚的一些国家,以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数量最多。双峰驼产于亚洲寒冷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的中国和蒙古等国家。1985年世界骆驼头数为1744万头,以非洲为最多,计有1321.8万头,约占3/4。亚洲次之,欧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中国的双峰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地区。

目录

驯化生物学特性

双峰驼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开始在中亚驯化,然后扩大到亚洲其他地区。单峰驼驯化可能是从中阿拉伯或南阿拉伯开始的。驯化前后的变化不如其他动物明显。其外形特征为:躯短肢长,颈长呈“乙”字形大弯曲,上唇有一天然纵裂,形似兔唇。前躯大于后躯,背短腰长,肋骨12对。在肘、腕、胸底和后膝处,附有7个角质垫,跪卧时起保护作用。腿长,呈明显的高方体型,重心高,而支持面小,有利于向前行动。软蹄盘蹄底由角质物构成,适于在松软地面上行走,着地时蹄面积增大,不易陷入沙中;举蹄时面积缩小,又不致影响运步。头颈高举,后腹上卷,母驼乳房高悬,公驼睾丸位于两股后方,阴茎包皮末端折转向后,均可减少炎热焚风蒸灼的侵袭。单峰驼体型较轻,头较小,额部隆凸,脸部长,鼻梁凹下,额顶无鬃毛,鬣毛短而宽,长至颈上缘之中部为止。被毛多为灰白色或沙灰色。一般体高185~200厘米,体重700千克以上。双峰驼躯干较宽长,脸部短,嘴较尖,颈较短而稍凹,被毛有黄色、杏黄色、紫红色、棕色、褐色、黑褐色等。毛长而厚密,御寒力强。一般体高168~180厘米,体重500~700千克。

骆驼适应荒漠环境的特性之一是极耐干渴,这与其下列生理特性有关:血液里含有蓄水能力很强的高浓缩蛋白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抗力大,能吸收大量水分储存;皮下微血管壁厚,管腔狭窄,脱水时可减少血管内水分的丧失;白天体温增高以储存热量,夜晚时逐渐散发,到清晨体温才达到正常,可节省用于散热的水分。此外,尿液浓缩,大便干燥,很少热性喘息,也都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和节约水分。骆驼饮水速度奇快,几分钟内可摄入相当它体重1/4以上的水。

骆驼善走,可觅食稀疏植被;颈长灵活,可摘食2米高的枝叶;上唇分裂,伸展成锥形,启动灵敏,便于采食矮草嫩叶。牙齿属长冠齿型,上腭齿垫坚硬,长有一对门齿,臼齿边缘锋利,可咬断并嚼碎粗条硬枝。口角和两颊长满角质化的锥形乳头,可采食带针刺一类的灌木驼峰能蓄积大量脂肪,食物不足时赖以供给营养。耳小,丛生茸毛,能防风沙吹进。眼睑双重,可单独启闭,睫毛长密下垂,使眼睛不受阳光直射和风沙吹袭。鼻孔斜开成裂缝状,周围丛生短毛,启闭自如,对抵御风沙有利。此外,骆驼还能辩识路途,嗅出10公里外的水源。

饲养和繁殖

骆驼终年放牧。冬春宿营地应选择牧草丰富、避风向阳的低凹干燥处所;夏秋抓膘蓄脂,应选择地势高燥凉爽、接近水源、牧草茂盛的草场。 3月份开始产羔,2~3岁时穿鼻,3岁开始调教,3~5岁去势,每年2~3月剪取长毛,3~6月份随脱毛收取被毛。

母驼初配年龄为4~5岁,公驼为5~6岁,繁殖年限均在20年以上。性活动有季节性。交配后32~48小时排卵。公驼进入发情季节时口吐白沫,喉中吭吭有声,枕腺分泌物增多,有特殊气味。同时还有将头后仰摩擦前峰,尾巴上下拍击并摔出少量尿液等表现。外观削瘦而表现凶猛。发情母驼可主动接近公驼进行交配。阴道授精。母驼怀孕期平均13个月左右。一般两年产1羔,饲养管理较好时可3年产2羔。

生产性能

骆驼一般可日行60~80公里;驮重150~200 千克时日行30~40公里。短期不给饮食亦不误行。单峰驼的步速较双峰驼快。双峰驼平均年产毛量为 5千克左右,绒毛比例为80%,绒长7~8厘米,细度17~19微米,弹性良好,净毛率达70%以上,为纺织工业的优良原料。单峰驼年产毛量为2~2.5千克。在世界许多地区,骆驼奶是人的食品之一。驼肉是一种含蛋白较高的肉类,瘦肉多,脂肪少。索马里、苏丹和肯尼亚是驼肉输出国家。驼皮轻柔,可用以保暖。居住在西奈半岛上的贝都因人每逢节日常举行骆驼赛跑。中国蒙古族牧民也有赛驼习俗。

参看

关于“骆驼”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