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蝎毒(scorpion venum)又称蝎子毒。是蝎子产生的毒素。主要含有多种昆虫的神经毒素和哺乳动物的神经毒素。尚含有心脏毒素、溶血毒素、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等。每次尾螫的排毒量约有1mg毒液。中国蝎毒的致死毒性比美洲地区的小。哺乳动物的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钠通道,是研究钠通道的工具药。蝎毒对人的危害较大,可致局部炎症、疼痛、疲劳、身体不适、心律不齐呼吸衰竭。儿童对蝎毒甚为敏感,中毒时必须尽快使用抗蝎毒血清治疗。

蝎毒具有两大毒素,即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它在神经分子,分子免疫,分子进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蝎毒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癌症皮肤病等多种疾病,以及对人类危害极大的各种病毒均有预防和抑制作用。蝎毒的研究日益为各国科学家重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欧美一些国家已把蝎毒制剂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并计划生产。可以预料蝎毒将会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发挥巨大作用。  

蝎毒的提取

1、采毒对象:一般说来,生长发育正常的成年蝎都可进行采毒。雌蝎毒量多些,雄蝎少些,不过应注意临产孕蝎严禁采毒,否则仔蝎成活率太低。

2、采毒方法:应采用动物毒采集仪以电脉冲刺激法采取蝎毒,坚决淘汰剪尾法和人工机械刺激法采毒。因为电脉冲刺激采毒后仔蝎的成活率较人工机械刺激法及剪尾法大大提高,还可以多次采毒,在经济上合算,是一种持之有效的采毒方法。

3、采毒季节:采毒只能在适宜蝎生长发育的季节进行。以温度指标来说,一般以25℃~39℃为采毒的最佳温度,20℃以下不宜采毒,在冬眠期间更不能采毒,否则可能导致蝎的死亡。

4、采毒周期:在电脉冲的刺激下,每采一次毒都基本上使毒腺中的毒液排空。新合成毒液涉及蝎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就是采毒期,一般要7~20天左右。

5、加强管理:采毒后的蝎行动迟缓,捕食能力下降,但食欲增大。因此,采毒后,应将蝎放在温湿条件适宜的地方,先让其自然恢复;待其能正常活动后,应投放一些体小多汁的幼虫(因捕食能力下降,不能吃老龄体大的虫子)供其采食;由于蝎被采毒后食欲大增,故白天也应投放一定量的食物。

6、蝎毒特征:中了蝎毒后,通常会全身大出汗。

关于“蝎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