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
A+医学百科 >> 胸透 |
目录 |
胸透的基本概述
胸透的目的
主要看心,隔,肺有无异常,最主要是发现结核
胸透的定义
胸透全称荧光透视,为常用X线检查方法。它是利用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使人体在荧屏上形成影像,由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X线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上的X线量就有差异,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人类接受辐射照射后出现的健康危害来源于各种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变化。α和β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直接碰撞后将其击出,X射线和中子引起的电离辐射的作用是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引起的,称为次级电离。电离的产生是由于高能粒子的贯穿辐射引起原子中的电子被逐出,它主要通过对DNA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组织、器官的能量沉积是随机的过程,即使是在相当低的剂量水平,如果能量沉积在某个细胞的关键靶区,也会导致细胞发生变化或死亡。但是如果X线射量在容许范围内,一般影响很小。近十年来,由于X线设备的改进,高千伏技术、影像增强技术、高速增感屏和快速X线感光胶片的使用,使X线射量已经显著减少,放射损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胸透对人体有伤害吗?
胸透的放射线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就相当于拍10次X光照片检查。一次胸透半小时后,即可以显示出X线所致DNA受损后错误修复而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和微核率上升。X线作用于红细胞膜,可能使膜上电荷数减少,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红细胞膜上C3b受体清除致病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低下,同时还引起淋巴细胞糖元代谢的改变。低剂量的核辐射致癌与导致遗传疾病是有统计学上的随机效应的,其严重程度不受吸收剂量的大小影响,致癌的机率则与剂量大小有关,并且不存在剂量阈值。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最新的研究结果估算,以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左右可能因照射X光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X线检查是一把双刃剑。X线对人体有害,但不少疾病诊断又须臾离不开它。在所有的X线检查手段中,X线胸透的危害已很明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该方法。少数仍在使用这一方法的国家,也都尽力降低使用率,如英国使用率仅0.2%,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对非检查部位尤其是性腺、甲状腺进行屏蔽保护,医生如有疏漏,很可能因此被吊销放射执照。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限制、减少X线胸透对人体的危害早有规定,如《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X射线诊断的筛选普查应避免使用X线透视的方法”,“不能把肺部的X线透视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项目”等。《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中规定,“对婴、幼、儿童、青少年的体检,不应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从业人员就业前或定期体检,X射线胸部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使用X线胸透的几率非常高,在不少地方,竟成为每年入学体检、升学体检、从业体检,以及单位健康体检中的一个“保留节目”!
胸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优点
透视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观察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另一特点是可任意改变体位、方向和角度,从而获得立体概念。
缺点
不足之处在于,影像不如摄影清晰,普通荧光屏图像不能保留,直接荧光屏透视法因检查者接近机器,必须注意防护。但现在普遍应用的隔离室电视透视则完全解决了X线防护问题。
注意事项
1、儿童应慎做胸透 随着X光仪器不断改进,其放射剂量越来越小,加上胸透检查一般也在十几秒以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微小,基本可忽略。 但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后效应就可能被诱发。 我国和国际的儿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皆明确规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规检查作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常规检查(如体检)项目。儿童应尽量使用拍片检查。 尽量用拍片检查代替胸透 胸透时所采用的电压、电流都大大弱于拍片,由于强度弱,射线不能像拍片时那样迅速穿透人体,因而经过人体的时间相对更长,被人体吸收的剂量也更多。而且,胸透的清晰度、准确性也不如拍片的效果好。但胸透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一次般6至10元)、可立即得出结论的特点。
2、哪些疾病检查要做胸透,如何防护
胸透主要用于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为减少X线的损害,患者做胸透检查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做多次重复检查,特别是在胸透时不要一味地要求医生看久一点、看仔细一些。
关于“胸透”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