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
医学电子书 >> 《病理生理学》 >> 肝脏病理生理学 >> 黄疸 >> 胆色素代谢障碍的基本环节及各型黄疸胆色素代谢的特点 >> 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 |
病理生理学 |
|
1.肝细胞受损害(如病毒性肝炎或药物中毒),使肝内葡萄糖醛酸生成减少或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受抑制。
2.新生儿肝内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生成不足(要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才渐趋完善)。而且母乳汁内的孕二醇,对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
3.克里格勒—纳亚(Crigler-Najiar)二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伴有核黄疸的新生儿非溶血性、家族性黄疸。用同位素标记胆红素所作的试验证明,肝脏不能使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这是由于肝脏缺少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所致。这种黄疸危害性大,大多数患儿死于核黄疸(nuclearjaundice),或称胆红素脑病。因为未结合胆红素毒性比较大,高浓度的未结合胆红素有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另外未结合胆红素是脂溶性的,和脂质多的组织亲和力大;再加上新生儿或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还不完善,未结合胆红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沉积在神经细胞内,特别是在大脑基底核、丘脑、海马被胆红素所深染(故称核黄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肌肉张力降低或增强,甚至发生角弓反张、肌肉痉挛和强直。
(1)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Grigler-Najiar二氏综合征Ⅰ型,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完全缺乏,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可高达25-45mg%),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阳性反应。
(2)尿内无胆红素。
(3)由于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因此,尿(粪)胆素元从粪和尿排出明显减少。
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 | 肝细胞对胆红素分泌障碍 |
出自A+医学百科 “病理生理学/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7%85%E7%90%86%E7%94%9F%E7%90%86%E5%AD%A6/%E8%82%9D%E7%BB%86%E8%83%9E%E5%86%85%E8%83%86%E7%BA%A2%E7%B4%A0%E7%BB%93%E5%90%88%E9%9A%9C%E7%A2%8D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病理生理学/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