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猪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母猪患病后,发生流产子宫炎、跛行和不孕症;公猪患病后,发生睾丸炎和副睾炎。

流行特点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可通过交配、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公猪精液中有病原体,人工授精可引起传染; 5 月龄以下的猪易感性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性增高;第一胎母猪发病率高,阉割后的公母猪感染率较低。

临诊症状 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怀孕的第二、三月。有的在妊娠的第二、三周即流产;早期流产的胎儿和胎衣,多被母猪吃掉,常不被发现;流产前的症状也不明显;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胎衣不下的情况较少,少数母猪可发生胎衣不下及引起子宫炎,影响其配种。重复流产的较少见;新感染猪场,流产数多,某场 1287 头母猪中,流产率为 28% 。

公猪主要症状是睾丸发炎和副睾发炎。一侧工两侧无痛性肿大(图 18.1 )。有的症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有的病猪睾丸发生萎缩、硬化,甚至性欲减退或丧失,失去配种能力。某场 14 头公猪中, 9 头发生睾丸炎。无论病公猪还是病母猪,都可以发生关节炎,多发生在后肢。偶见于脊柱关节,局部肿大、疼痛、关节囊内液体增多,出现关节僵硬、跛行。据某地报道,有 41% 病猪呈现跛行。

病理变化 胎儿皮下、肌间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腹腔有红色液体及纤维素,胃、肠粘膜有出血点;有死胎及木乃伊胎(图 18.2 , 18.3 )。胎衣充血、出血和水肿,有的还见坏死灶;母猪子宫粘膜上有多个坏死小结节(图 18.4 )。公猪睾丸及副睾肿大,切开有小坏死灶。公猪还见关节炎。

诊断 可作细菌检查,病料(胎水、胎衣、胎儿)作成抹片,用柯兹洛夫期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成丛的红色球状小杆菌,即可确诊。有条件时,可作细菌分离培养

鉴别诊断 还须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等区别诊断。

防治方法 种猪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凡经查明为病猪或阳性猪时,应立即隔离,一律淘汰,以除后患;在发病猪场,对检疫证明无病的猪,用猪布鲁氏杆菌 2 号弱毒冻干菌苗进行预防免疫,最好在配种前 1-2 个月进行,免疫期暂定为 1 年;加强一般兽医卫生管理,特别要注意产房、用具及环境的彻底消毒。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及阴道分泌物

关于“猪布鲁氏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