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犀牛
印度犀牛 Rhinoceros unicornis
印度犀牛 Rhinoceros unicorni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亚目: 角型亚目 Ceratomorpha
总科: 犀总科 Rhinocerotoide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Gray, 1821

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体型大的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脚短和身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公斤,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至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1]

现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濒临绝种,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数目最少,约50头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1万到3万头左右。

目录

起源

犀牛在地质时代中的第三纪时已在全广泛地分布。

第三纪

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

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2],此种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犀牛祖先之一种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而且善于奔跑。

渐新世(约距今3600万-2500万年前)

体型大的犀牛在渐新世出现,其中之一就是当时最大陆生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和高大,脚长,颈也比现代犀牛长一些,体长约8米,身高5米。巨犀在华夏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生存了约3300多万年。现代在亚洲的苏门达腊犀牛之祖先亦是在渐新世出现的。

中新世(距今2500万~1200万年前)

中新世的后期,出现了独角犀牛的祖先。目前,独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体型与现代犀牛相接近。其中有下唇上唇略大些的大唇犀,下颌有两颗大牙向前伸出,生活在沼泽地带,以水中的植物为食。

上新世(530万~180万年前)

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双角犀牛出现。而现今的双角犀牛有苏门达腊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

第四纪(180万年前~今天)

第四纪时期人类已经出现,早期的犀牛以板齿犀、披毛犀为代表。

板齿犀个体巨大,5米长,身披厚甲,在额部生有大角,约2米长,牙齿的齿冠高,呈方柱状,草地上生活,更新世时期在中国华北的及欧洲等地曾有板齿犀生活;

汉诺威动物园内的犀牛

披毛犀和猛犸象外形相似,巨大的身体及长着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长鼻上有一对巨角,前面一支最长可达1米,生活在寒冷地带。这两种犀类先后在不同的时期都已经灭绝了。

现存的犀牛

在犀类的后代中,现仅残存有犀牛科的4属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其中分布在亚洲的犀牛已经濒临绝种。

特征与习性

现存犀牛的特征是蹄有3短趾,趾尖有宽而钝的趾甲。除耳尖及耳缘外,犀几乎其他部份无毛。犀牛多呈灰色或褐色,其中白犀牛的颜色较淡。犀牛视觉差,但嗅觉听觉灵敏。犀牛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犀牛多数生存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灌木林或沼泽地,其中苏门答腊犀牛现代只能在森林深处找到。犀牛用尿与粪推区分领域范围。

犀牛多独居,个体之间很少接触,只有白犀牛以约10只的数目群居。多数时候都会避开人类,但在交配季节时期的 雄犀牛,或带领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会攻击任何目标,包括人类。其中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气比较坏者,会主动攻击任何陌生的气味或声音,黑犀牛跑的速度很快,即使在荆棘中也可达到4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没有击中目标时,转身的速度也很快。

种类

亚洲的犀牛有单角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两只角、全身长毛,最原始的苏门答腊犀牛。而印度犀牛是犀牛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爪哇犀牛要比印度犀牛小。因犀牛的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因此被大量滥杀,数目正在日渐减少,其中是属于祖先型的苏门答腊犀牛,几乎已完全见不到踪迹了。

非洲有白犀牛和黑犀牛两种,它们都是双角,白犀牛体型比黑犀牛大,白犀牛是现有犀牛中最进化的一种,在草原上由3-4头组成家庭族群,以草为主食,据说幼犀在食草之前的一段时期内,以吃父母的粪便来维持生计。黑犀牛喜欢居住在灌木丛中,单独生活,以小树枝及树叶为生。由于白犀牛喜欢吃草,所以它们的嘴的形态和马一样已变得十分扁平。而黑犀牛的嘴特化为适合折断树枝的尖吻。

注释

  1. 中文百科在线, 犀牛. 2010/12/20 9:57:04 (中文). 
  2. 何春荪. 中华百科全书 (中文). 

参看

参考来源

关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