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湿泻,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即濡泄洞泄,俗称水泻。指泄泻因于湿伤脾胃所致。《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医学传灯.泄泻》:“湿泻者,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身热脉数者,病属于阳……”《金匮翼.泄泻诸证统论》:“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鸣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久雨潮溢,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治宜利湿和中,选用胃苓汤理中丸,柴苓汤;或以除湿汤吞戊己丸;重者用术附汤;久病体虚,肢冷脉细者,宜用消肿健汤,兼服金匮肾气丸以养元扶正。单纯水泻,可选用五苓散驻车丸,挟热者用参连丸。参见濡泻、洞泄条。

湿泻又称“洞泻”或“濡泻”。是因水湿阻於胃肠,脾虚不能制水所致,所谓 :“湿盛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临床表现有身重、胸闷、口不渴、腹不痛或微痛、大便溏稀、尿少或黄赤、舌苔滑腻、脉濡缓等。

关于“湿泻”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