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概要:

目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图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图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于技术原因,部分医院位置可能不精确,本地图仅供参考。 本地图显示的位置为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 邮政编码: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概况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一家省级综合性医院。 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省级文明单位;2000年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2001年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称号。

  医院建于1956年,始称洛阳涧西医院,先后更名为洛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02年11月定名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始建于1956年,总占地面积5.5万m2,医用建筑面积9万m2。开设专业科室48个,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50多万人次,年出院人数2万人次,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 完善的医疗设施、优美的就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将为我省病人就医、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技攻关提供优越和便利的条件。

医院现有职工1200人,教授、主任医师60余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80余人。博士18名,硕士80余名。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津贴8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洛阳市拔尖人才6名,市跨世纪人才5人,学科带头人20余人。重点科室4个,其中,肿瘤学、神经外科显微外科为河南省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为河南特色专科。

几年来,医院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院”之路,鼓励医务人员面向临床搞科研,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木,目前医院已有数十项新技术、新业务达到了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有的还达到了国际水平。如心导管介入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成型及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射频消融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自体或异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分米波治疗肺癌;支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各种支气管狭窄;睡眠监测技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锥颅抽取脑内血肿治疗脑出血股动脉插管、颈动脉穿刺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大剂量免役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X刀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震颤麻痹癫痫等功能性疾病;顽固性癫痫根治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的治疗;切痂植皮及皮瓣(管)成形术;肾脏移植术肾癌根治术心脏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断肢(指)再植、再造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术;角膜移植术腹腔镜技术治疗不孕症宫外孕子宫肌瘤等。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其中50多项获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60余部,获得各种专利近40项。

作为大学本科教学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年承担6000学时的教学任务,安排实习、见习生500余人,接受进修人员200余人,为基层医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既懂理论又精于技术的医学人才。

医院依靠其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高尖端的医疗设备,高科技的诊疗方法,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及整洁优美的就医环境,正朝着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本科附属医院的目标而奋进。

一.医院简介

Bkp3d.jpg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落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一家省级综合性医院。 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省级文明单位;2000年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2001年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称号,2008年经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医院建于1956年,始称洛阳涧西医院,先后更名为洛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02年11月定名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始建于1956年,总占地面积5.5万m2,医用建筑面积9万m2。开设专业科室48个,床位1200张,年门诊量50多万人次,年出院人数2万人次,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 完善的医疗设施、优美的就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将为我省病人就医、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技攻关提供优越和便利的条件。

医院现有职工1200人,教授、主任医师60余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80余人。博士18名,硕士80余名。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津贴8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洛阳市拔尖人才6名,市跨世纪人才5人,学科带头人20余人。重点科室4个,其中,肿瘤学、神经外科显微外科为河南省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为河南特色专科。

几年来,医院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院”之路,鼓励医务人员面向临床搞科研,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目前医院已有数十项新技术、新业务达到了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有的还达到了国际水平。如心导管介入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成型及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射频消融术治疗多种心律失常;自体或异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分米波治疗肺癌支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各种支气管狭窄;睡眠监测技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锥颅抽取脑内血肿治疗脑出血股动脉插管、颈动脉穿刺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大剂量免役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X刀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震颤麻痹癫痫等功能性疾病;顽固性癫痫根治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塞;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的治疗;切植皮及皮瓣(管)成形术;肾脏移植术肾癌根治术心脏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断肢(指)再植、再造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术;角膜移植术腹腔镜技术治疗不孕症宫外孕子宫肌瘤等。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其中50多项获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60余部,获得各种专利近40项。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先后引进了当今国际上治疗肿瘤的最尖端设备X刀及直线加速器、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大型血管数字减影仪(DSA)、螺旋CT、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产诊断早期肿瘤的设备PET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200 多台(套),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及治疗水平。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使河科大一附院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大学本科教学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年承担6000学时的教学任务,安排实习、见习生500余人,接受进修人员200余人,为基层医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既懂理论又精于技术的医学人才。

医院依靠其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高尖端的医疗设备,高科技的诊疗方法,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及整洁优美的就医环境,正朝着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本科附属医院的目标而奋进。

二.医院发展史

1.医院名称演变简史

“洛阳市综合医院筹建处”——1955年5月,由时任洛阳市副市长的谢黎及卫生局副局长的陈德枢主抓成立了“洛阳市综合医院筹建处”。

“洛阳市综合医院涧西门诊部”——为缓解群众的就医压力, 1956年3月,医院在“综合医院筹建处”边建起了几间房子。设立了非常简易的“门诊部”,接待内、外、妇、儿等急诊、外伤及普通病人。它成为综合医院的前身。

“洛阳市涧西医院”——1956年9月,综合医院的三层楼盖起。10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定名为“洛阳市涧西医院”,成为名符其实的洛阳市新的综合医院。

“洛阳医学院附属涧西医院”——1958年10月,洛阳成立了医学院。根据医学院校性质所在,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医院。经报请中共洛阳市委批准, “涧西医院”改为洛阳医学院教学医院。1959年1月4日,更名为“洛阳医学院附属涧西医院”。

“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的附属医院”——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力虚弱,国家大力缩减高校,洛阳医学院下马。1962年8月16日,按省卫生厅规定,在原洛阳医学院的基础上,并入洛阳医专学校,建立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我院更名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的附属医院”。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970年8月,学校改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将附属医院分出划归洛阳市领导,不再将“涧西医院”作为学校的附属医院,医院由此更名为“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洛阳地区卫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由于医学专科学校的基础沿袭了原洛阳医学院,学校仍需要有相当规模的综合医院作为教学医院,而在地理位置上与之对应的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该学校的附属教学医院。医院定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的附属教学医院,更名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1992年5月20日,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校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同时调整附属医院院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2年全国高校改制,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工程技术学院三校合一。2002年 3 月 22 日,经教育部批准,三校合一统称“河南科技大学”。

改制中的河南科技大学将是一所高等综合大学,而医院的医疗技术、师资力量、医疗设备,也完全符合河南科技大学的办学条件, 2002,,医院也顺利成为河南科技大学的教学医院。

2002年11月9日,该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月28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

2.肿瘤外科发展史

1972年,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号召“我国在较短时期一定要攻克肿瘤”的号召,洛阳市在我院成为了豫西地区唯一的一家肿瘤专科。建科初期,在王承炎主任带领下,李鼎九、林正宪、张凯彬等开展了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肿瘤化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业分为手术组、化疗组、冷冻组及中医中药组。治疗范围主要为颈、胸、腹部肿瘤。

当时,虽然条件十分简陋但医疗质量却很高,先后成功开展了乳癌、贲门癌食管癌根治术和研制了中草抗癌药物筛选治疗恶性肿瘤等科研项目。如:张恺彬研制的扩管散、王正全试验的冰片田螺液。

1973年王承炎出席在太原召开的全国肿瘤会议,在会上发表了《冰片田螺液治疗皮肤鳞状上皮64例的临床观察》,深受与会者的重视,同年此项研究定为我省科研重点研究课题。

由于省卫生厅的重点支持,医院又增添了钴60放射治疗机两部,深部X线治疗机一台,200毫安X线诊断机两台;同时,扩大了放射治疗室,增添了手术器械,翻修病房,新盖了手术室。将放射治疗组归属肿瘤科,肿瘤科已初具规模,有病房60张,配有手术室,同时可做两台开胸手术。钴60放射治疗机腔内放疗后装钴源治疗机可以开展宫颈癌食管癌腔内放射治疗。

此后,逐渐又增加了胃镜、纤维支气管镜、X线直线加速器、头部X—刀、体部X—刀、电子胸腔镜、光动力氩氦刀、微波治疗机、蛋白芯片肿瘤标志物早期检测系统等多品种多台次肿瘤检测及治疗先进设备,并且开展了肿瘤早期诊断及微创工作。

肿瘤科在建科之处以李鼎九为代表开展的肿瘤加温治疗在当时已成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此时肿瘤科成为河南省肿瘤治疗中心,每年均接待来自国内外专家的来访。1979年初,全国四届食管癌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王承炎做了《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吻合口瘘治疗的体会》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各专家对此课题深入广泛的进行讨论。

1979年4月1日—1980年3月31日,省卫生厅委托我院肿瘤科承办了胸外肿瘤学习班,食管癌专家邵令方教授担任班主任,王承炎担任副主任,为全国培养了大批外科抗肿瘤专业人员。

学习班以后该院肿瘤科享誉全国,病人剧增,医疗上分工更加具体,手术方面分为胸外组、普瘤组,放疗分为妇癌组、食管癌组。为了适应科室发展及工作需要,齐宗华与刘崇山先后调入任副主任。肿瘤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河南省肿瘤病专业重点专科。

目前,肿瘤科开展的先进技术有:胸上段食管癌右开胸三切口手术治疗、小切口、不断肋骨开胸技术;新辅助化疗、术前放疗以及食管癌根治术的常规颈部斜形包套吻合术,使食管癌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开展了吻合器吻合技术治疗贲门癌;汲取国内外治疗乳腺癌的成功经验,开展了新辅助化疗、双月形横切口保乳手术、术后乳房成形术;在腹部肿瘤方面开展了胃癌根治术空肠代胃全胃切除术直肠癌保肛根治术、肝癌的手术切除以及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肝癌门静脉介入治疗术等;对肺癌、纵膈肿瘤及恶性胸腹水、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技术成熟;同时该科还开展了胸腹部肿瘤的内科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

肿瘤科开展的PTC、PTCD、ERCP等项技术,对诊断、治疗肝、胆、胰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省率先开展肝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巨块型肝癌、经门静脉、肝动脉双路介入治疗肝癌,取得明显效果。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高骏骅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兰州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心胸外科胸部肿瘤外科和纤维支气管镜应用技术,他带领科室人员开展的中心型肺癌诊断准确率高达100%,奠定了肿瘤科在外科学的学术地位。

上世纪90年代,肿瘤科开展的肝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巨块型肝癌,经门静脉、肝动脉双路介入治疗肝癌在全省处领先地位。

2003年,我院“肿瘤学硕士”点申报成功,成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类唯一硕士点,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肿瘤学研究生。学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省委批准成为“河南省肿瘤学重点学科”。

3.外科发展史

1956年,医院成立临时门诊部时,外科工作先后由苏醒、张耀先负责。1956年10月,医院正式开诊,外科由纪东江担任主任。

建院初期,河北医学院毕业的王承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的池麟趾、河南医学院毕业的刘荣山先后到天津、上海、北京进修了普外、胸外、泌尿、骨外科、神经外科等专业,回院后先后组建了骨外科专业组、神经外科专业组,并在洛阳开展了首例心脏直视手术,奠定了心脏外科的基础。

1957年以后,外科病房分为两个病区:第一病区由刘荣山、池麟趾负责,主要收治普外、骨科、脑外病人;第二病区由张耀先、王承炎负责,主要收治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病人。

1959年 9月,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胡荫浩从武汉医学院调到洛阳支援洛阳医学院建设;年底,胡荫浩出任外科主任并承担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使外科工作更加巩固充实。

60年代外科不断发展壮大。1961年由河南医学院毕业的齐宗华、庄礼誉、郑州分来的刘崇山等人充实了外科阵营。在此期间,医院在普外、脑外、胸外、泌尿、骨科、烧伤等领域均处于省、市领先地位;我院外科专家大部分成为了这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我院在全省享有盛誉奠定了基础。

1967年夏,本院电工陈家瑜因修理医疗仪器触电,心跳呼吸停止,外科王承炎、齐宗华等就地为其做开胸心脏按摩复苏术,经胸内心脏按摩加人工呼吸,62分钟后,电工陈家瑜心跳恢复,创国内奇迹,为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在京、沪树立了光辉形象。自建院开诊至1965年10年间,是我院外科发展最快、实力最为雄厚、社会影响最大的黄金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外科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外科不少的老同志纷纷调离,技术力量大为削减,加之文革期间无毕业生补充,技术水平有所下降;直到70年代后期分配了新的一批大学生,许青山、马建新、陈建民、陈登庭、石学等经进修学习后逐步成为外科各专科的带头人。

1982年,赵勇刚、冯笑山等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分配我院外科系统,为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984年,担任外科主任的王承炎对外科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三个病区六个专科,将外科人员重新组合分配:

第一病区为骨科和神经外科,由池麟趾和贾治平负责;

第二病区为普通外科肝胆外科,由秦振谦负责;

第三病区为胸外科、泌尿外科及心脏外科,由史梦年及齐宗华负责。

经过此次改革,医院建立了专科,明确了分工,提高了专业水平,为外科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年,王承炎从日本研修后与日本冈山市各大医院院长结为好友,通过友好交往,医院先后将张怀玉、史其林、许青山、张灿、朱天伦、石学等年轻医师送往日本学习先进外科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1996年7月,由“人民好医生”周礼荣创建的断指再植医疗机构——省显微外科研究所正式并入我院,成为医院外科系的一个学科及独立科室,更加壮大了外科系统的力量。

由于技术领先,此间,医院外科系统在省、市专业学会中一直充当带头人。

从70年代开始,洛阳抗癌协会由王承炎负责主持工作,王正全为秘书长;1984年以后,刘荣山任洛阳抗癌协会理事长,王承炎任副理事长,陈登庭任秘书长。现在,由该院赵勇刚院长任理事长,王承炎、陈登庭为副理事长,冯笑山任秘书长。以上几位均为省抗癌协会理事。

洛阳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为王承炎,第二届为高骏骅,现任主任委员为冯笑山。

4.高起点的烧伤科

1958年,全国兴起大炼钢铁热潮。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炼钢车间巨大钢水包爆炸,几千度的钢水四溅,造成141位炼钢工人严重烧伤。此事震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一机部和国家卫生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卫生部指示,河南省委立即派领导干部进驻洛阳成立抢救中心,专门指挥抢救工作。因伤员多而且危重,洛阳当时又没有专门的烧伤医院,而我院是刚刚成立不久的综合医院,医疗条件相对完善,抢救指挥中心就将我院和拖厂职工医院确立为抢救治疗专门医院。

作为当时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接到通知后,我院立即将原来的五官科腾出几间病房专门收治烧伤病人,轻伤员则留住拖厂职工医院,危重病人全部转到我院,并抽调池麟趾和王承炎二人负责烧伤病房的抢救治疗工作。

当时转入我院的伤员有20余人,均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和严重头面部及双手灼伤。由于缺乏救治经验及专业人员,卫生部调遣上海第二医学院的董方中教授、上海第二医学院广慈医院史济湘教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方之扬、高学书教授等四名烧伤专家到洛阳亲临指导烧伤抢救工作。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我院迅速成立了烧伤病房,建立和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这批伤员顺利地渡过了休克期、感染期,终于痊愈出院。

通过这次抢救工作,使我院在严重烧伤的治疗及处理技术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课堂,从中学习到了烧伤的全部科目,即提高了理论基础也强化了技术操作。由于医院的成功救治,使我院在全国名声大震。1960年元月,作为河南省代表,王承炎出席了全国暨全军第二届烧伤会议,在会上做了《严重灼伤187例治疗分析体会》的报告,深受与会者好评,为河南省和我院增了彩。

此后,省内只要有严重烧伤病人,大都转到我院治疗,以至于烧伤病房非但不能撤消继而成立烧伤科。后来,宫美顺、尤渤云等人也先后到烧伤病房工作,成功抢救了一批又一批的90%以上大面积烧伤病人,使我院烧伤科居全国知名行列。

5.内科发展史

建院初期的1956年,我院内科只是一个简单的门诊。

1959年,从省结核病院调来的闫鼎铭教授任内科主任,他是当时医院唯一的高级职称。

1960年我院传染科成立并开设病房,由闫鼎铭兼传染科主任;住院医师是黄寿吾、李达道等人。

此后,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吴宝珍成为内科主任。随后,时任住院医师的张启超进修心血管专业,从此他就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了。

1962年洛阳医学院与河南医学院合并,吴宝珍调往郑州,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的袁大斌调到医院负责内科工作,不久,从北京协和医学院调来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的叶端复到瑞金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之后叶端复就从事内分泌学科的临床研究及治疗工作。

60年代,李达道等经过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河南省第一台国产人工肾机器,为我院肾内科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1962年以后,我院内科学科已经分出了传染科、心血管内科、人工肾(肾病内科前身)、消化专业、内分泌、神经内科

学科创始人传染科有闫鼎铭,心血管内科已经有了张启超的心脏导管技术,人工肾已经有了李达道的血液透析,消化专业有了曾宪文,内分泌有了叶端复,神经内科有了杨清章。 1 974年5月,洛阳第一台“洛Ⅰ型人工肾”试制成功,经过动物试验和三次临床应用性能良好。

1975年,河南医学院毕业的杜俊羽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进修血液内科后专攻血液内科;

1976年,由河北医学院毕业的郎鸿志在超声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打破了超声不能用于头部治疗的所谓“禁区”。

1979年,位于医院西南角的新内科楼竣工,随着内科楼病区扩大,内科学又增加了血液内科,杜俊羽为血液内科创始人。

1982年,叶端复领导并创建了内分泌实验室,率先开展胎儿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等技术。

1982年以后,内科由建院时的普通门诊发展成内科系。

内科系包括: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内分泌科

1987年,河南医学院毕业的陈尚仁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呼吸内科,回院后开展了呼吸内科的临床诊疗工作。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先进设备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先后引进了当今国际上治疗肿瘤的最尖端设备X刀及直线加速器、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大型血管数字减影仪(DSA)、螺旋CT、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美国产诊断早期肿瘤的设备PET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200 多台(套),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及治疗水平。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使河科大一附院得到迅速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近的医院

参看

关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