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损伤
A+医学百科 >> 武器损伤 |
武器损伤(weapon-caused injury),各种杀伤武器所致的损伤。战时,武器损伤多表现为战伤。平时,见于枪支走火、歹徒枪击或用武器自伤等情况。
依武器种类不同,可将武器损伤分为冷武器伤、燃烧武器伤、化学武器伤、核武器伤、激光武器伤等。这里着重介绍火器伤和其他几种较新式武器所致的损伤,其余的武器损伤另见创伤、化学武器损伤、核武器损伤等条。
目录 |
高速枪弹伤
初速大于762m/s的步枪枪弹称为高速枪弹,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高速枪弹伤。目前,步枪正向高速化和轻量化方面发展。因此,未来战争中,高速枪弹伤会有所增多。高速枪弹伤的特点如下:
①弹道周围组织损伤严重。高速枪弹穿入人体时,不仅以其前冲力造成原发伤道,而且以其侧冲力压缩周围组织,形成一个比原发伤道大数十倍,持续数毫秒的瞬时空腔。腔内压力可达4个大气压,在击穿组织的投射物之前运行的压力波可达100个大气压(但此压力波持续时间仅2μs)。前一种压力波传给周围组织时,可使伤道周围,甚至远离伤道的部位发生损伤,形成“爆炸效应”。枪弹速度愈高,传给组织的能量常愈多,损伤亦愈重。
②伤道出口远较入口为大。以美制M16步枪为例,其枪弹初速约950m/s,击中人体时,入口直径常不足1cm,而出口却可达6×8cm以上。这是因为,高速弹头在体内遇阻力后易发生翻滚,甚至碎裂,由此传给组织的能量大为增加,损伤也随之加重。如果枪弹击中骨组织,产生的碎骨片成为继发投射物,则软组织损伤更为广泛。
③盲管伤和多发伤增多。质量轻而速度快的枪弹,进入体内后,能量会迅速传给周围组织,直至能量耗尽,因而枪弹存留于体内,造成盲管伤。同时,因此类枪弹在体内运动时很不稳定,遇阻力后易改变方向,故易造成多脏器损伤。
治疗高速枪弹伤时,清创要更广泛些,伤道周围或稍远处,也应仔细检查有无严重损伤。
高速小弹片(珠)伤
各种钢珠弹、球形碎片弹、橘子弹、蜘蛛雷、跳弹、箭头弹、百舌鸟火箭等爆炸时射出大量的钢珠或小弹片,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高速小弹片(珠)伤。高速小弹片(珠)伤的特点如下:
①伤口多。此类武器常密集投射,同一人体表可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钢珠或小弹片所击中,造成多个伤口。据200例钢珠弹伤伤员统计,平均每人14处伤口,最多者达318处。
②盲管伤多。据 440例钢珠弹伤统计,盲管伤约占72.3%。颅脑钢珠弹伤几乎全为盲管伤。其他高速质轻的弹片致伤时,也因能量迅速传给组织而易形成盲管伤。
③伤口形态不一。以往所见的钢珠弹伤,其出入口均很小,较钢珠直径略大而已。但实验证明,随着速度提高,质轻的钢珠和小弹片多造成入口大、出口小的伤道(如果有出口时),整个伤道呈倒喇叭形。
对此类损伤的治疗原则是:若体表伤口多而较浅,可简单清洗后包扎,不作清创;发生内脏(如肠管)损伤时,必须仔细全面检查,以免漏诊。
小型爆炸武器伤
布袋雷、龙齿雷、穿弹、定向地雷等爆炸时所致的损伤称为小型爆炸武器伤。布袋雷和龙齿雷主要造成脚底或下肢损伤,穿弹则可能造成周身各部的弹片伤和冲击伤。此类损伤的特点是:多处受伤,伤口类似于炸伤,内脏可能有冲击伤。治疗时注意彻底清洗和切除坏死组织,延期缝合伤口;仔细检查有无内脏损伤。
气浪弹伤
由气浪弹爆炸所致的损伤,主要表现为颅脑、听器和肺的冲击伤,同时可合并有体表暴露部位的浅层烧伤和弹壳破片引起的弹片伤。治疗时要注意保持创面清洁,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护心脏功能,防治感染和肺水肿。
燃料空气炸弹伤
燃料空气炸弹爆炸后,其中的环氧乙烷等液体燃料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直径约15m、厚约2.4m的汽化云雾区,其中有无数微小的环氧乙烷液滴,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比例后,由弹体中残留的云雾爆管起爆。由此造成的损伤称为燃料空气炸弹伤。主要表现为冲击伤,同时可合并有烧伤和弹片伤。此种炸弹密集投放时,爆心附近的氧气瞬间可减少一半以上,加之一些燃烧不全产物可刺激呼吸道,因而有可能使人员窒息。治疗时应将伤员迅速转移,小心搬运,基本上按冲击伤治疗;若有严重弹片伤应作手术;体表浅层烧伤按一般二度烧伤治伤。
激光武器伤
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而放大的一种新型光,具有高指向性、高亮度、高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物理特性。利用能量高度集中这一特性,可以对高熔点和高硬度的军事目标进行切割和击穿,对较远距离人员的眼睛致盲。目前已研制出激光致盲武器,由此引起的损伤称为激光武器伤。
由于眼的光学系统有聚焦作用,视网膜能吸收激光的能量,因而眼睛最易受激光的损伤。红宝石激光(波长为 6943┱的红色光)和钕激光(波长为10600┱的近红外光)主要伤及视网膜,可造成眼底出血、坏死、水肿;二氧化碳激光(波长为 106000┱的远红外光)几乎全被角膜吸收,造成角膜混浊、坏死、溃疡、穿孔。发生眼损伤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抑制炎症和促进水肿吸收的药物,如激素、血管扩张药等,稍晚期可给予促进瘢痕吸收的药物。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的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如戴防护眼镜等。
参考书目
M.L.Fackler,Wound Ballistics, A Review of Common misconceptions,JAMA,259:2730,1988.
关于“武器损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