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化学损伤/皮肤放射损伤诊断
医学电子书 >> 《核武器与化学武器损伤》 >> 皮肤放射损伤 >> 皮肤放射损伤诊断 |
核武器与化学武器损伤 |
|
|
一、病史
主要依据机体局部遭受电离辐射作用的历史;放射性落下灰沾染情况,个人防护条件;损伤的局部表现及发展的缓急等。
(一)在接触放射性物质过程中或接触后数天内,接触部位皮肤出现红斑、灼痛、肿胀或麻木等。
(二)上述症状持续1~3天后红斑逐渐消失、肿、痛减轻或消失;
(三)继首次红斑消退或上述症状减轻、消失之后再次出现红斑、肿胀、灼痛等,并逐渐加重;
(四)重者局部皮肤继二次红斑后,逐渐形成水疱、坏死、糜烂或溃疡等。
长期从事放射工作或接触放射性物质、皮肤受照射量较大的人员,以及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半年未愈,皮肤出现脱毛、干燥、脱屑、萎缩变薄、色素沉着或溃疡经久不愈者,应诊断为慢性皮肤损伤。
皮肤放射损伤临床表现 | 皮肤放射损伤治疗 |
出自A+医学百科 “核与化学损伤/皮肤放射损伤诊断”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6%A0%B8%E4%B8%8E%E5%8C%96%E5%AD%A6%E6%8D%9F%E4%BC%A4/%E7%9A%AE%E8%82%A4%E6%94%BE%E5%B0%84%E6%8D%9F%E4%BC%A4%E8%AF%8A%E6%96%AD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核与化学损伤/皮肤放射损伤诊断”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