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CT和肝脏疾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放射诊断学》 >> 计算断层摄影 >> 腹部CT诊断 >> CT和肝脏疾病
放射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目录

(一)肝硬化

肝实质破坏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结节出现。CT表现:①大小:早期广泛脂肪变致肝增大,晚期肝缩小,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肝门纵裂增宽。②外形:结节突出使肝外缘凸凹不平,也使原为凹陷的内侧缘隆突。③密度:脂肪变时减低。局限性减低,有时难以同原发或继发癌病灶鉴别。④脾肿大是肝硬化重要的间接征象,但并非所有肝硬化均发生脾肿大。门脉高压时可见脾门附近出现粗大、迂曲血管影像。⑤腹水征:肝与腹壁间距离增大,出现水样密度带状影。

(二)脂肪肝

大多数脂肪浸润广泛而均匀,少数为局限性,CT表现为肝密度减低,低于脾脏,严重者CT值为负值,因而使肝内血管显示为树枝状较高密度影。

(三)肝肿瘤

CT对肝肿瘤检出率高,并可确定肿瘤的数目、大小以及范围,但有时定性诊断困难。

1.肝囊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球形低密度区,CT值与水近似。

2.肝海棉状血管瘤

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边缘结节状增强,并向中心逐渐扩展,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恢复原来的密度。该过程所需时间长短与病灶大小成正比。此特征性CT表现有利于定性诊断。

3.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为我国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3cm以下)、巨块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CT扫描见大多数肝癌为低密度,但少数肝癌为等密度,CT不易发现。低密度灶为圆形、椭圆形、分叶形或不规则形。瘤内因坏死液化等出现更低密度区,中间和边缘可见瘤结节。另外还应注意下列间接征象:肝外形有局限性隆突。肝门,胆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伴发肝硬化。

肝转移癌常表现为肝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其大小不一。增强可见瘤体增强或环形征。鉴别诊断需借助其他临床资料。

(四)肝脓肿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CT值因脓腔内容物成份不同而差别也大。如含气体,可见气液面,即可确定诊断。增强扫描以脓肿边缘呈环形征。

(五)肝包虫病

为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壁薄,囊壁常有钙化,大囊之内可有多个子囊。

32 正常CT表现 | CT和胆道疾病 32
关于“放射诊断/CT和肝脏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