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倍性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acl.jpg

异倍性 heteroploidy aneuploidy 异倍性是近一个世纪前由德国生物学家泽奥多•鲍维里提出的,指一个或多个染色体增加或丢失,但至今这一假说仍未被证实。

异倍性 heteroploidy aneuploidy 指个体或系统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较之该种固有的基本染色体数x的整倍数多一条至数条,或少一条至数条的现象。此类具有不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异倍体

Bkbb8.jpg

异倍性的英文名称很多,如heteroploidy(H.Winkler,1916),anenploidy(G.Tackho-lm,1922),polysomy,aploidy(C.A.Jφrgen-sen,1928),anorthoploidy(Winkler),mod-ified Polyploidy等,这些大致同义使用。当基本染色体数目不清楚时,这时的异倍性称为dyspliod(G.F.L.Tischler)。该异倍个体称为dysploidion。此外还可把polyploidy和heteroploidy合并在一起,把具有定数以外的泛称为keteroploidy。如果在一个个体内不同细胞间有异倍性变异时,则称为体细胞异倍性(anensomaty)或体细胞染色体数不稳定性。异倍体的染色体数比基本染色体数目多出一条主数条时为高数异倍性;少一条或数条时则为低数异倍性。属于前一类的个体为多染色体生物(polysomi-cs),异倍性的命名法只需在倍性之前加一形容词。按重复或缺失的染色体而定,1如缺染色体的(null-isomic)、单染色体的(monosotmic)、二染色体的(disomic)、三染色体的(trisomic)等等。例如以x为基本染色体数时,染色体组为(2x-2)的个体称为缺(染色)体二倍体,(3x-1)的个体称为二体三倍体,(4x+1)为五体四倍体,(2x+1+1)为双三体二倍体(doube trisome diploid)等等。

关于“异倍性”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