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蚘
A+医学百科 >> 吐蚘 |
吐蚘,证名。指呕吐蛔虫。蛔古作蚘,即吐蛔。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上方意在驱蚘止吐。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因胃火而吐蚘者,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因胃寒而吐蚘者,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用乌梅丸。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用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蚘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蚘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均有驱蚘作用。
出自A+医学百科 “吐蚘”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5%90%90%E8%9A%98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吐蚘”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