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健康概念的演变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医学心理学》 >> 健康心理学 >> 健康概念的演变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目录

人人希望健康,并且把健康和幸福联结在一起,把健康和社会进步联结在一起。但什么是健康,却有不同的理解;怎样维护健康,也有不同的途径。

人们追求健康是与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生物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生物医学把人简单地当作生物有机体来研究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方面,忽略了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在健康的概念上也有明显的反映。《辞海》中健康的概念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这种提法比“健康就是没有病”要完善些,但仍然是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来对待,因为它虽然提出了“劳动效能”这一概念,但仍未把人当作社会人来对待。对健康的这种认识,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被公认是正确的。

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5年中文版的定义是:“健康,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疾病,是以产生症状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人体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健康可用可测量的数值(如身高、体重、体温脉搏血压视力等)来衡量,但其标准很难掌握。”这一概念虽然在定义中提到心理因素,但在测量和疾病分类方面没有具体内容。可以说这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过程中的产物。一方面,这种转化尚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资料提供理论的概括;另一方面撰写者虽然接受了新的医学模式的思想,但难以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因此它还没有超越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所提到的健康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接着它对健康又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除了众所周知的病理改变的内容之外,对心理状态的要求提出以下多条,诸如:要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且不会感到疲劳和紧张。应该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并且要能上能下,心胸开阔,不致于因为很小的事就耿耿于怀,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并且是善于休息的人。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扰的能力。要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快,并且有高度适应能力。看上去眼睛炯炯发光而有神,眼球动转灵活,善于观察,等等。总之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上没有病态。

从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完满康宁的健康状态不仅要讲究生理卫生,还要讲究心理卫生,即研究健康心理学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条目中说:“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康复精神病的预防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民主德国的心理卫生学家K.Hecht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心理卫生的概念应理解为:“对人的心理健康进行预防性保护,其方法是:创造性地发挥大脑机能和充分发展个人心理特征的最佳条件,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确立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对周围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心理卫生包括: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闲时的单调乏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它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种矛盾,掌握科学信息和其他信息而无损于健康,克服病态的敏感和娇气。”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我们应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撰文指出:“讲究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良好之道,即心理卫生。”“讲究心理卫生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非仅能预防诸种心理疾病,而且能预防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例如,心理健康往往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不致违法乱纪、触纪法律;而有许多犯罪者往往是心理不健康者或不很健康者,故为了预防青少年失足和成人犯罪,自幼就讲究心理卫生,是个积极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心理卫生可定义为: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心理卫生的任务是按照个体的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家庭、社会的良好影响(即社会化)来培养和维护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使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活动中保持心身健康,处于完满康宁状态。

32 健康心理学 | 心理健康及其水平 32
关于“医学心理学/健康概念的演变”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