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hq8.jpg

伊蚊

Aedes;aedine mosquitoes

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的通称。分布全世界 ,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近1000种。中国有100余种。伊蚊多孳生于树洞、竹筒、叶液、缸罐、石穴、坑洼等小型积水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卵单产,通常产于容器的潮湿内壁或孳生场所的湿土上。滞育卵耐低温和干燥,并以此越冬或度过干旱季节。在自然界,蚊卵一次水淹仅部分孵化,其余须经二次或更多次水淹才能孵化。人们认为,这是对易干的容器积水的适应。幼虫多在水下活动,刮食附着在水淹物上或水底的低等生物或其他有机物;少数种类,如霉蚊亚属,幼虫肉食。雌蚊白昼或夜晚吸血。

伊蚊多是凶猛的刺叮吸血者,有些则是黄热、登革热虫媒病毒的传播者,少数种类是丝虫病的媒介。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种有: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和刺扰伊蚊。此外,骚扰蚊亚属的背点伊蚊、黄色伊蚊、刺螫伊蚊以及叮刺伊蚊都是凶猛的吸血者,在它们的大量发生场所,对人畜骚扰很大。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云南省4种伊蚊的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在云南省西南边境9县市捕获伊蚊属雌性成蚊16种19367只,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病毒。从185批6491只白纹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50批1605只剌扰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23批772只窄翅伊蚊中分离到病毒2株,从4批103只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病毒1株。其它12种共10396只伊蚊的病毒分离物为阴性。分离到的7株病毒经免疫荧光、酶免疫、血凝抑制和中和试验鉴定,均为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白纹伊蚊是野外竹林的优势蚊种。分析认为白纹伊蚊在当地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刺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亦可参与该病毒的传播。

国内外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媒介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明确了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是本病主要传播媒介,一些库蚊属蚊虫在乙脑病毒传播中亦起重要作用。然而,伊蚊在本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其它12种伊蚊(伪白纹伊蚊 Ae. pseudalbopictus、圆斑伊蚊 Ae. annandalei、台湾伊蚊 Ae. formosensis、显著伊蚊 Ae. prominens、股点伊蚊模拟亚种 Ae. gardnerii imitator、白雪伊蚊 Ae. niveus、白盏伊蚊 Ae. alboscutellatus、环胫伊蚊 Ae. desmotes、侧白伊蚊 Ae. albolateralis、白带伊蚊米基尔亚种 Ae. albotaeniatus mikiranus、爱氏伊蚊 Ae. eldridgei和亚白纹伊蚊 Ae. subalbopictus)

4种伊蚊的分布特点

白纹伊蚊在本次调查的9县市均有分布,其活动生态环境主要在居民点附近竹林和山坡竹林,畜圈和人房内几乎不能捕到该蚊。白纹伊蚊在野外竹林区的构成比为30.46%(7429只/45种24387只),属优势或较优势种。

剌扰伊蚊仅在景洪、勐腊、耿马和河口捕获,主要分布于野外竹林,在该生境的构成比为12.71%(1194只/17种9394只);在畜圈也有分布,构成比为1.26%(428只/20种33929只)。

窄翅伊蚊在景洪、耿马、瑞丽和盈江的畜圈和野外竹林均有分布,畜圈的构成比为2.89%(696只/19种24060只),野外竹林(耿马)的构成比为2.75%(76只/24种2760只),其数量较少。

阿萨姆伊蚊仅在耿马和潞西的野外竹林捕到,构成比为2.21%(103只/24种4656只),该蚊分布较为局限,且数量较少。

白纹伊蚊在云南分布广泛,尤其在本省西南部热带和邻近热带的地区,是居民点附近竹林和山坡竹林区的主要蚊种之一。本次9个县市调查,该蚊为野外竹林区的优势或较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分布与人居有一定关系,凡该蚊多的生境,均为靠近村寨的竹林、树林。该蚊嗜血习性较广,并有多次吸血的特性。国外研究表明,白纹伊蚊能感染、传播和经卵传递乙脑病毒[2~5]。本次从云南自然界白纹伊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并证明云南该蚊对乙脑病毒有较高的易感性,还能叮咬传播和经卵传递乙脑病毒[6,7]。白纹伊蚊在乙脑流行中可与库蚊协同作用,是乙脑病毒重要媒介之一,在自然界乙脑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以往未见从剌扰伊蚊、窄翅伊蚊和阿萨姆伊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的报道。这次从这3种伊蚊中分得乙脑病毒,表明它们可参与乙脑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剌扰伊蚊和窄翅伊蚊,不仅分布于农村畜圈,在野外竹林也有分布,与人畜关系较为密切,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关于“伊蚊”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