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论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但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

目录

概念

二元论自古希腊就存在,提出者是柏拉图。

Bkcr0.jpg

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

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

还是唯心的。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

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

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

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二元论把物质的派生物意识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同时,由于它违背了科学所证明的基本事实,所以也不能真正将物质与意识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笛卡尔为了说明物质实体和意识实体的来源,不得不承认上帝是“绝对的实体”,无论物质实体,还是意识实体,都得依赖于上帝。这样,他的二元论最后还是倒向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哲学史上还有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二元论的因素。如17世纪荷兰的B-斯宾诺莎认为,“神”即自然,是世界的唯一实体,它有无限多的属性,其中可以为人类所知的只有广袤(物质性)和思维(意识性)两种,二者绝对独立,不能相互影响。

[补充]

二元论中的“意识”不是人类出现后的“意识”,而是指自然法则。在人类出现以前的物质和意识就是指物质和自然法则,譬如数学就是一种自然法则,数学并不是因为人类出现才有的“意识”。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分歧

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或者意识,两者中之一,二元论认为精神也是世界本原之一。到底谁对谁错,弄清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也就澄清了。

物质和精神是哲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传统哲学中的一些不实之词必须予以彻底纠正或清除。否则,哲学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下面谨就这两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略陈一二以供参考。

在当代人看来,所谓物质,就是构成事物本体的诸要素的统称。各种事物都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态。所谓精神,就是指人类所特有的思维运动及其产物(即认识)的总和。

在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必须限定所讨论的物质是自然界的物质,还是人类世界的物质。为使讨论严谨起见,首先必须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这两个概念加以限定。在当代科学看来,所谓自然界,就是指其运动演变不受人类实践制约的那个物质世界。所谓人类世界,就是指其运动演变受人类实践制约的那个物质世界。可见,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不同的两个物质世界。  

辨析

【这里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概念设定并不科学,这两个世界都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里指的所谓“人类世界”只是人类活动涉及到的世界而已,它是物质世界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它将与“自然界”没有区别,因此这里对“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界定根本上是以人类是否接触到来区别的,而据此说“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不同的两个物质世界”是明显的不科学,因为人类可以不用前往另一个世界,在同一个世界里就能轻易地把“自然界”的某一部分转化成“人类世界”。所以说,“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同一个物质世界的两部分,把它们按照这种概念区分开只是一种单纯的实际操作性区分,不能反映本质性的道理。】

显然,自然界的物质与人类的精神互不相干。只有处于人类实践领域里的,已经成为人类实践直接或间接的实践对象的物质,即人类世界的物质才和人类精神有关。因此,只有在人类实践领域来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才有意义。那么,两者有什么关系呢?由于人类实践有认识世界的实践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两种,因而又要看所讨论的物质是处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领域呢,还是处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领域。  

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和限定,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实践中,是物质通过人类实践决定了人类的精神。这也就是传统哲学所说的认识源于实践。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则是人类的精神通过人类实践决定了物质——因为人类世界的事物都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的产物。各种产品都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各种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变革都是人类社会革命和改革实践的产物,无一例外。而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社会革命,都是在人类精神的支配和制约下进行的。人类总是在认识世界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然后再运用这些认识来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

由上述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可以明显看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只有在人类实践中才能发生。在认识世界的实践中强调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强调唯物主义也是极其错误的。要想科学地改造世界,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  

二元论逻辑理论

所谓二元论(Dualism),在哲学上可分两方面说:第一是形上学的(Metaphysical)二元论;第二是知识论上的(Epistemological)二元论。前者是说,在任何既有的领域之内,都有两个独立而不可相互还元的实体(Substance)。换言之,宇宙最根本的实在是二而非一。例如,柏拉图的二元论,他划分感性世界和睿智世界(The Sensible World and Intelligible World)之同,我们不能把前者还元成后者,或把后者还元成前者。近代的笛卡儿及其学派(Cartesian)的二元论是说,根本的实在有二:一为思惟性的(Thinking)实体,一为具有扩延性的(Extended)实体,即通常所谓的精神与物质之二分。笛氏之后的理性论大师莱布尼兹(Leibnizn)及其学派也有其特殊的二元论,他们把世界分成现实的和可能的,但认为我们的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当中最好的一个世界。至於近代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他的二元论是说,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现象(Phenomenal),即经验及可能经验的事物,而物自体(ThingInItself)或本体(TheNoumenal)不可知。其次,所谓知识论上的二元论是说,吾人的认识对象(被知觉或记忆的事物)和内容(呈现在认识主体心中的感觉与料、记忆或概念等)是截然不同的。  

在植物学中的解释

二元论(Diyhyleti Theory)

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兰姆(Lam)和恩格勒(A.Engler)均为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兰姆从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出发,认为被子植物至少是二元起源的,在他的分类系统中,把被子植物分为轴生孢子类(stachyosprae)和叶生孢子类(phyllosporae)二大类。前者的心皮是假心皮,并非来源于叶性器官,大孢子囊直接起源于轴性器官,包括单花被类(大戟科)、部分合瓣类(蓝雪科、报春花科)以及部分单子叶植物(露兜树科),这一类起源于盖子植物(买麻藤目)的祖先。后者的心皮是叶起源,具有真正的孢子叶孢子囊着生于孢子叶上,雄蕊经常有转变为花瓣的趋势,这一类包括多心皮类及其后裔,以及大部分单子叶。植物,起源于苏铁类。

恩格勒认为,葇荑花序类的木麻黄目及荨麻目等无花被类,是和多心皮类的木兰目是缺乏直接的关系,二者是平行发展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F.Ehrendofer(1976)通过对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包括葇荑花序类植物)的染色体研究,认为二者显著相似,支持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也冲击了对这些古老的被子植物提出多元发生的观点。  

在君权和教权的争论中

《路加福音》:“凯撒的物当归凯撒,上帝的物当归上帝”。

5世纪末教皇杰拉斯一世(492~496)总结前人关于教权和君权的争论的观点提出。认为世界由教皇和君主两种力量统治。在世俗事务上,教会应该服从国家法令,而在于圣事和信仰相关的事务上,君主应该服从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决定。由于宗教事务关系到灵魂的拯救,而君主作为个人在精神上也需要教士的指导,教皇在这种二元论的语境中其实比君主更尊贵。

关于“二元论”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