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
对
泻白散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肺散、泻肺汤。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地骨皮]](30克) [[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用】 [[清泻]]肺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各家论述== ===1.《医方考》=== [[肺火]]为患,[[喘满]]气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火,故气急,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云[[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地骨皮之轻,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泻气,故名以[[泻白]]。 ===2.《古今名医方论》=== 季楚重曰:《经》云,肺苦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因而治节不行,壅甚为喘满肿嗽。泻白者,正金之令,驱气之逆,非劫金而泻之也,法使金清则气肃。[[桑根]][[白皮]],禀西方燥金之气,甘辛能入肺而泻气之有余;地骨皮凉平,调不足之阴,能清阴中之火,滋肾子以清母;甘草益土和中,且生能[[泻火]],补母土以食子,泻补交致,金元自正;于以佐[[桑皮]]而行诸气之愤郁,鲜不达矣,较之[[黄芩]]、[[知母]],苦寒伤胃者远矣。夫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三:[[伤寒]]邪热侮肺,用[[白虎汤]]除烦,此治其标;内症虚火烁阴,用[[生脉散]]益阴,此治其本;若夫正气不伤,郁火又甚,则泻白散之清肺调中,[[标本]]兼治,又补二方之不及也。 ===3.《[[医方集解]]》=== 此手太阴药也。桑白皮甘益元气之不足,辛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嗽]];地骨皮寒泻肺中之伏火,淡泄[[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甘草泻火而益脾;粳米清肺而补胃,并能[[泻热]]从小便出。肺主西方,故曰泻白。 ===4.《古方选注》=== 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无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然肺虚[[气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连、栀、柏辈所宜,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甘草、粳米,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5.《成方便读》=== 夫肺为娇脏而属金,主皮毛,其性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一受火逼,则皮肤蒸热,喘嗽气急之证见矣,治此者,皆宜清之降之,使复其清肃之令。桑白皮皮可行皮,白能归肺,其甘寒之性,能入肺而清热,固不待言,而根者入土最深,能清而复降。地骨皮深入黄泉,无所底止,其甘淡而寒之性,能泻肺中之伏火,又能入肝肾,凉血退蒸。可知二皮之用,皆在降肺气,降则火自除也。甘草泻火而益脾,粳米清肺而养胃。泻中兼补,寓补于宣,虽清肺而仍固本耳。 ===6.《方剂学》=== 本方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肺有郁热,则气逆不降而为咳喘;[[肺合皮毛]],外生肌表,肺热则皮肤蒸热,此热不属[[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方用桑白皮泻肺以清郁热为主,辅以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兼退虚热。[[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素质具有标本兼顾之功。 ===7.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 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候。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之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8、王子接《降雪园古方选注》卷中=== “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不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粳米、甘草,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化裁】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附注】 本方是治疗肺热喘咳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附注】泻肺散(原书同卷)、泻肺汤(《准绳.幼科》卷九)。本方改为[[丸剂]],名“[[泻白丸]]”(见《集验良方》)。 ==泻白散-方剂2-《济生》卷二== 【药物组成】桑白皮(炙)、[[桔梗]](去芦,锉,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汤洗7次)、[[瓜蒌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处方来源】《济生》卷二。 【方剂主治】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泻白散-方剂3-《医统》卷六十一==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各等分。 【处方来源】《医统》卷六十一。 【方剂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3钱,为散、为汤任服。 ==泻白散-方剂-4《杏苑》卷三== 【来源】《杏苑》卷三。 【组成】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 【主治】肺热。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3钱,以[[麦门冬汤]]调下。 ==泻白散-临床[[医案]]== ===1.咳嗽=== 杨协胜之女,[[寒热]]咳嗽,[[腹痛]][[泄泻]]。医者未知痛一阵泻一阵属火之例,木强反?之理,妄用消耗之剂,渐至面浮气促,食减羸瘦,又误用耆、术之药,潮热愈重,痛泻愈多,延绵两月,众谓童痨难治。乞诊于余,先与[[戊己丸]]作汤,二剂痛泻顿止,继以泻白散(方剂1)合生脉汤,二剂潮嗽皆安。 ===2.[[肺结核]],[[盗汗]]=== 杨某某,男,26岁,工人。1979年3月11日就诊。患[[浸润]]性肺结核,盗汗长期不愈,虽用[[抗痨]]药物,但每夜汗出均浸湿枕褥。由于长期汗出过多,耗[[伤津]]液,故[[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身体[[消瘦]],颧红,舌质红绛,脉细数。即用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生甘草10g,[[浮小麦]]50g,水煎服。共服八剂,盗汗即止。 ===3.痘衄=== 一小儿痘疮[[衄血]],右寸[[脉数]],此肺金有火也,用泻白散(方剂1)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元汤而愈。 ===4.[[荨麻疹]]=== 王某某,女,49岁,职工。1977年7月14日就诊。患荨麻疹六年余,时发时止,累经中[[西药]]物治疗,其效不佳。患者为病所苦,急躁[[心烦]],夜难入睡。曾于1973年赴省医院诊断为:顽固性荨麻疹。经治疗后已愈。半年后因迁居新房,室内尚潮湿,数月后复发。[[瘙痒]]难忍,搔之随手增大,尤以四肢为重。遇热加剧,得冷稍减,冬轻夏重,反复两年多,延至1977年夏,[[皮疹]]遍及全身,唇厚如肿,触摸疹块处有灼热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余即以风热挟湿[[论治]],拟用桑皮、地骨皮各30g,甘草、[[苦参]]各10g,[[蝉衣]]20g捣碎,水煎服。相继服用十二剂而疹消。为巩固疗效,将前方碾为细末,每次g,一日二次,连服两月,至今七年末发。 [[分类:中药]][[分类:中医]][[分类:方剂]]
返回到
泻白散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