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下坏疽切开引流术
对
新生儿皮下坏疽切开引流术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常见的严重[[感染]]症之一,[[细菌]](多半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为[[绿脓杆菌]]或绿色[[链球菌]])在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内,引起广泛[[坏死]],对患儿生命威胁极大。病变常发于腰骶、背、臀部。治疗方法除提高全身[[抵抗力]]、控制感染外,应及早在病变外作充分[[引流]],减轻炎性张力;切不可等待波动出现再作切开引流,以免失去抢救患儿的良机。 [适应证] 新生儿皮下坏疽者,都应切开引流。 [[[术前准备]]] 1.手术引流前,应全身应用[[抗生素]]。 2.应备新鲜血30~50ml,以补充切开引流时的失血。 3.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渗血,应于术前预先将小的[[凡士林纱布]]条做好,备引流时使用。 [[[麻醉]]] [[硫喷妥钠]][[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剂量应在5mg/kg以内,浓度为1.25%或更低。[[氯胺酮]]肌肉注射尤其适用于小儿。 [手术步骤] 1.体位 选择体位以手术方便、不影响患儿[[呼吸]]为原则。一般采用俯卧位,一侧垫高,面部转向垫高侧。 2.[[皮肤]]消毒 用75%[[酒精]]或1∶2000新洁而灭液[[消毒]]两次。 3.切开引流 在病变中心用尖刃刀顺[[皮纹]]作长1~1.5cm的多个小切口,切口间距离2~3cm,各切口应交错排列呈筛状,不宜绝对平行排列。边作切开,边放置引流用凡士林纱布条,以减少患儿失血量。也可作两个切口间的对口引流。切开范围应切至病变区与正常交界的边缘部份。最后用[[敷料]][[包扎]]。 [术中注意事项] 1.新生儿的胸壁很薄,切开引流时[[弯止血钳]]的尖端应朝上,以免在分离[[背部]]皮下脓腔时误刺入[[胸腔]]。 2.病灶区皮下不要完全分离,以免引起大块[[皮肤坏死]]。 [术后处理] 1.全身应用抗生素,继续控制感染。 2.提高全身抵抗力,增强营养,补充[[维生素B]]、C、K,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 3.精心治疗与护理,防止并发[[败血症]]与硬肿症等。 4.术后24小时首次换药,撤去外层敷料,擦净切口周围分泌物后,松动引流条,更换敷料包扎。术后48小时可取出引流条,根据分泌物多少和病变区炎性反应情况,决定是否重新放置凡士林纱布小条引流。每日应换药,一般一周后[[炎症]]消退,[[伤口]]逐渐趋愈合。 5.如皮肤[[创面]]较大,为缩短愈合时间,在创面新鲜清洁后,可行皮片移植。
返回到
新生儿皮下坏疽切开引流术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