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九针所主
对
太素/九针所主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二第七《官针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二,惟编次先后略异。 '''九刺之要,官针最妙。''' 官者,谓用针时邪着①于针也。 平按:“九针之要”《灵枢》、《甲乙》作“凡刺之要”。 ①“邪着”二字,萧本、仁和寺本均缺。今据盛文堂本补。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②,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癕;'''[平按:“癕”《灵枢》、《甲乙》作“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大疾,必后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泻,亦复③为败。夫④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言九针之用,所宜各异,并言用法也。 平按:“大疾”《灵枢》、《甲乙》作“太甚”。“必后为害”《灵枢》作“疾必为害”,《甲乙》作“后必为害”。“大气不泻”《灵枢》作“气不泻泄”。“亦复为败”《甲乙》作“亦为后败”。 ②“大小”,仁和寺本、盛文堂本均作“小大”。 ③“复”,盛文堂本作“后”。 ④“夫”,人卫本注曰:《灵枢》、《甲乙》均作“失”。 ⑤“间”,盛文堂本作“肉”,下无“内”字,盖涉下而误。仁和寺本缺“间”字(此处空一格)。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鑱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鑱针头大末锐,主泻阳气,故皮肤痛无常处,阳气盛也。痛处肤当色赤,故白处痛移,不可取也。 '''病在[[分肉]]间者,取以员针于病所。''' 员针之状,锋如卵,揩摩分间⑤,内不伤肌,以泻分气也。 平按:注“状”下,袁刻脱“锋”字;“卵”下,袁刻多一“形”字。 '''病在[[脉气]]少当补者,取以□针于井荥分输。''' 针之状,锋如黍粟之兑,主当行补①于井荥之输,以致于气也。 平按:“荥”《甲乙》作“营”,袁刻作“荣”。 ①“补”,盛文堂本误作“循”。 '''病为大脓者,取以□针。''' 针之状,末如剑锋,以取大脓也。 平按:“大脓者”《甲乙》作“大脓血”。“□”《灵枢》、《甲乙》作“铍”。 '''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 员利针状如氂。氂,毛也。用取暴痹。 '''[[痹病]]②[[气痛]]而不去者,取以豪针。''' 豪针之状,尖如蚊虻之喙,静以徐往,留之养神,以取[[痛痹]]也。 平按:“痹病”《灵枢》作“病痹”。 ②“痹病”,盛文堂本、仁和寺本均作“病痹”。 '''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长针之状,锋利身薄③,以取脏中远痹也。 ③“薄”,仁和寺本作“抟”,盛文堂本作“搏”。 '''病为[[水肿]],不能过关节者,取以大针。''' 大针之状,尖如筳。筳如平④筳。其锋微圆,以通关节也。 平按:《灵枢》“过”作“通”。注“状”下,袁刻脱“尖”字。 ④“平”,盛文堂本作“草”。 '''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锋针之状,刃三⑤隅,以发固居之疾,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也。 平按:《甲乙》“输”作“俞”。 ⑤“三”,盛文堂本作“参”。 {{Hierarchy footer}} {{黄帝内经太素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黄帝内经太素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太素/九针所主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