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按摩学/髌上滑囊区血肿
对
中医伤科按摩学/髌上滑囊区血肿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编辑这个页面须要登录或更高权限!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个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自动确认用户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
登录
后重试。A+医学百科是一个开放式网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内容仅须要
花10秒钟时间创建一个账户
。 如果您已经登录,本页面可能是受保护的内容。如果您认为有修改的必要,请
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
条目源代码:
{{Hierarchy header}} [[膝关节]]周围有许多滑囊,多数与膝关节腔相通。髌上区滑囊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滑囊,位于[[股四头肌腱]]深面与[[股骨]]前面之间,儿童时期为独立囊,成年后则与膝关节腔相通。 【病因[[病理]]】 髌上滑囊区[[血肿]],是在膝关节屈曲位受伤所形成。多数病例在伤后逐渐产生[[肿胀]]和疼痛,5到6小时肿、痛迅速增剧。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以后,有严重的急性[[外伤]]史。 2.主要[[症状]]为髌上滑囊区肿胀明显,疼痛剧烈(病人多用双手紧握膝部,以避免活动,减轻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制,不能直立行走。有些病例,晚期虽可勉强行走,但由于血肿始终存在,其活动仍不能恢复正常。 3.检查时,可发现[[髌骨]]上缘呈半月形状肿胀区,按压时有波动感,肿胀最上界在髌骨上5到十厘米左右,血肿周围缘明显[[压痛]](其表面无水肿、无[[瘀血]][[紫斑]])在髌骨上缘上方2厘米处,皮尺侧量可发现其周径比健侧增加2到4厘米左右。血肿局部[[穿刺]],可见血性液体。 依据以上表现,结合[[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者,即可明确诊断。 【手法治疗】 按膝托足伸[[屈法]] 病人仰卧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虎口]]向下,拇、食二指捏紧血肿两侧的股骨内、[[外髁]]处,[[手掌]]按压髌上区血肿局部,另手托握伤肢足跟部(将足尽量[[背屈]]),缓缓抬起伤肢(离床面)三十度左右时,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即一手向下按压血肿,另手将伤肢足跟向上托起),迅速将膝关节过伸;而后,立即将膝关节过屈,再缓缓伸直伤肢,手法即告结束。以后用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 1.施术手法前,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可有短暂的剧烈疼痛,以消除病人顾虑,取得其配合。施术手法过程中,常可听到血肿被挤破的“扑落”声,随之肿块即消失,疼痛也立即缓解。 2.部分病例,可伴有股骨内、外髁或[[胫骨上端骨折]],局部压痛。如髌骨有压痛,应注意有否[[髌骨骨折]]或髌骨裂,此种情况较多见。如髌上区滑囊血肿伴有[[膝关节损伤]]、错位或严重[[韧带]]撕裂、膝关节非损伤性[[滑膜]]病变、不稳定性[[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能使用本手法处理。 3.髌上区滑囊血肿伴有[[关节]][[内出血]]者,膝关节屈曲幅度较大,是外形除髌上滑囊区血肿外,膝关节周围亦有明显肿胀,此种现象的存在往往伴有其它组织的损伤,故必须引起注意。 4.术后应外敷[[消肿]]散,休息数日,并逐渐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附)滑囊血肿洗敷[[方剂]]''' (1)消肿散 组成 [[芙蓉叶]]五百克,[[赤小豆]]一千五百七十克,麦硝粉五百三十克(即洗面筋时沉淀的小粉)。 作用 [[活血]]消肿,[[清热]]止痛。 用法 上药研细末,用冷水加[[蜂蜜]]适量,调拌成药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贴敷伤处,[[包扎]]。每日或隔日换一次。 (2)四肢洗方 组成 落的打十二克,[[独活]]、[[仙灵脾]]、[[桑寄生]]、[[桂枝]]、[[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各9克,红花5克。 用法 水煎,熏洗局部。每日到二次,每次到二十五分钟,2到3天1付。 {{Hierarchy footer}} {{中医伤科按摩学图书专题}}
在这个页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Hierarchy footer
(
查看源码
)
模板:Hierarchy header
(
查看源码
)
模板:中医伤科按摩学图书专题
(
查看源码
)
返回到
中医伤科按摩学/髌上滑囊区血肿
。
个人工具
登录/创建账户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查看
阅读
繁体/正体
编辑修改
修订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大医精诚
人体穴位图
中药图典
全国医院列表
医学电子书
药品百科
中医百科
疾病诊断
急救常识
疾病查询
中药百科
中医方剂大全
怎样看化验单
全国制药企业
医科院校大全
医事漫谈
医学下载
医学视频
推荐工具
医学网站大全
医学词典
医学资讯博客
功能菜单
添加页面
志愿者招募中
积分排名
关于广告
网站事务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