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痣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黑色素痣(melanocytic nevi)是由一群良性的黑色素细胞,聚集在表皮真皮的交界产生的,黑色素细胞可能会分布在网状真皮下部(lower reticular diemis),结缔组织束之间(between collagen bundles),围绕皮肤的其它附属器官如汗腺毛囊血管神经等等,偶尔还会延伸到皮下脂肪。它的外观看起来可能是扁平、突起、状、颗粒状,或者其它形状,颜色则可能为棕色、黑色或蓝色。黑色素痣有先天与后天产生的两种。

先天性的大多在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就存在,后天性的痣则在六个月大以后,一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会新长出来。

后天性的痣大小通常为零点至零点六公分大,在病理上可以分为三种,接合痣(痣细胞局限在表皮、真皮交界部位,属于表皮内的痣),复合痣(痣细胞不仅分布在表皮层,有向下进入真皮层),真皮内痣(痣细胞完全位于真皮层内)。痣的临床长相也和其病理分类有关,接合痣呈现褐色至黑色平坦的斑点,不会突起于皮肤表面,复合痣通常呈现褐色突起的丘疹结节,真皮内痣则更大、更突起,呈淡褐色或肉色的结节,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肉痣」。

在1%~2%的新生儿身上,都可以找到先天性黑色素痣,不过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痣的发生率则小于两万分(国外统计)。临床上可以依黑色素痣的大小把它分成三种:

l 小型黑色素痣:大小小于两公分,偏好分布在下半身、背部上半、肩膀、胸部与近端肢体。

l 中间型黑色素痣:大小介于2~20公分间。

l 巨大黑色素痣:大小大于20公分,分布以躯干后半部为主,也有人在头部或四肢其它不会,可能会覆盖身体的大片肌肤。通常是深色的,而且有些许毛发覆盖,在主体外也散布着卫星式的病灶。

大部分的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都是良性的,不过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通常比后天性巨大黑色素痣要来得复杂。依照它的生长型式又可以分成三种:

l 复合性或皮下痣(compound or intradermal nervus):最常发生。

l 神经型痣(neural nervus):可以有神经管或神经瘤出现在结构中,看起来很像神经纤维瘤

l 蓝痣(blue nervus):最少见。

黑色素痣在临床上必须和黑色素瘤做区分,黑色素瘤是皮肤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约占所有皮肤癌死亡患者的三分左右。据西方的统计约20~50%的黑色素瘤和痣有关。因此区分黑痣是否合并黑色素瘤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依照ABCDE来区分,A是Asymmetry不对称,也就是病灶上下、左右不对称(想象病灶可以像折纸一样的上下或左右对折);B是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也就是边缘不形成圆弧形,而出现锯齿状缺口;C是Color Variability颜色不均匀,有的部位色素深,有的部位色素浅;D是Diameter >6mm,病灶的直径大于零点六公分;E是Elevation或Enlargement,也就是表面变得突起或病灶大小增加。对于任何在医学上怀疑可能有恶性病变的病灶,都必须接受切片检查及病理化验。幸运的是,在亚裔人种中,黑色素瘤合并痣的情形,比起白种人要少得多。

在医学上黑色素痣属于良性的肿瘤,一般而言并不需要治疗。想要去除黑色素痣的患者,最好选择皮肤专科医师来治疗较有保障。常用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雷射治疗、电波刀切除等。

关于“黑色素痣”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